足球的未來屬於有夢想有天賦的少年
據中國足協7月5日消息,“中國足協球員自薦系統”自今年3月正式上線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截至6月30日,已有25487人進行註冊,6813人提交了個人基礎信息,1055人按要求完整上傳了相關技術數據資料,啓動了自薦流程。
傳統路徑之外的可能性總是令人心生嚮往。“中國足協球員自薦系統”旨在打破壁壘、廣納賢才。針對社會上“14億人裡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這一調侃,該舉措可謂提供了切實的迴應平臺,爲發掘潛在的民間高手創造了可能,正如那句俗話“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從自薦情況來看,球員年齡跨度很大,充分展現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球迷的參與熱情。值得注意的是,出生於2011年至2013年的自薦佔比高達69%,這表明其中蘊藏着不少處於少年期的“好苗子”。
中國足協推出自薦系統,其實質是渴望通過更科學的手段發現人才。但一個國家足球隊的戰鬥力還是要靠強大的青訓隊伍,這不是花多少錢,或者請多少外援就可以“砸出來”的。用好自薦系統,有利於發掘適合進入青訓隊伍的優秀球員,並做好後續培養和長期觀察,讓那些具備潛力的年輕人得到成長髮展機會。而建優建強青訓體系,不僅需要資金投入,更離不開持續優化的教育理念和責任感極強的教練隊伍。
近期,國內足球運動氛圍空前熱烈:不僅“蘇超”聯賽如火如荼,有效帶動了地方招商引資與文旅產業發展;緊隨其後的“贛超”聯賽也即將拉開帷幕,賽程將橫跨數月之久。在此熱潮之下,相關單位不應僅滿足於營造淺層熱度,更需深入挖掘羣衆廣泛參與背後蘊含的巨大能量,將其切實轉化爲推動足球運動青少年人才培養、基層教練水平提升以及場地設施完善等取得實質性突破的動力。如果能將賽事籌備與舉辦過程變成人才儲備和球技積澱的機會,激發更多普通人對足球文化的認同感,何愁沒有足球良將?
足球的未來屬於有夢想有天賦的少年。完備的足球自薦系統只是良好的開端,真正體現成效還需假以時日。但我們堅信,終有一天,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將在少年們的腳下照進現實。(周澤中)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