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時擎在奇蹟邊緣拍片 見證人情味

《左撇子女孩》是鄒時擎(左)的童年縮影,也是葉子綺飾演的宜靜原型,兩人均獲得金馬獎提名肯定。(攝影/石智中‧鄒時擎服裝提供/Story Wear‧葉子綺服裝提供/私物)

黃鐙輝在《左撇子女孩》中夜市擺攤,展現他收放自如的精湛演技。(光年映畫提供)

馬士媛在《左撇子女孩》裡飾演檳榔西施,精湛演技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光年映畫提供)【吸菸有礙健康】

葉子綺在《左撇子女孩》裡天真地玩着夾娃娃機,自然且細膩的演技牽動觀衆的情緒,也獲得金馬獎入圍肯定。(光年映畫提供)

導演鄒時擎(白上衣者)花了25年完成《左撇子女孩》這部懷抱初衷的電影 。(光年映畫提供)

電影不只是故事,它是文化最動人的外交官。本屆金馬獎入圍大贏家之一、新片《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透露,影展放映後不僅許多人向她吐露身爲左撇子的故事,也有不少外國觀衆看完電影對臺灣夜市文化好奇,想親自飛來看看。她笑說:「觀光局應該找我們宣傳!」她感性地說:「這是寫給臺灣的情書。」

《左撇子女孩》述說母女三口爲求生計到夜市擺攤,卻在一連串的意外與衝突下,重新面對各自的人生課題。片子在坎城、多倫多、釜山等國際影展獲得好評,入圍金馬最佳劇情片、男配角、女配角2位、新演員等9大獎項,之後更將代表臺灣角逐2026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

路人誤闖來點餐 意外入戲

但在掌聲與光環之前,一切都始於2022年那個悶熱的臺北夏天,通化夜市的燈火、人聲與氣味交錯成無法預測的律動。導演鄒時擎形容那是一場幾乎無法掌控的拍攝,「那份混亂成了電影能量的一部分,也呼應了角色情緒上的緊迫感。」

那段時間在臺灣,鄒時擎自認像在奇蹟邊緣拍片,雖時間緊、資源少,團隊卻滿懷熱情。鄒時擎說,原以爲臺灣很習慣小規模的獨立製作,沒想到並不然,花了點時間才找到願意接小成本的劇組。不過夜市商家的配合度相當高,濃厚的人情味正是外國人來臺後感受最深刻的事。

故事裡的緊張也真實存在拍攝現場,而那份張力,正是她不願抹去的真實。甚至有次拍攝時,路人誤以爲真的在賣面,上前點餐,她示意攝影繼續。她在《Deadline》專訪說,「夜市不只是背景,它本身就是電影的角色之一。」當觀衆跟着小女孩走進夜市時,那些色彩與聲音的洪流,就是這座城市的靈魂。

鄒時擎是坎城金棕櫚《艾諾拉》導演西恩貝克的長期合作伙伴,她擔任製片、編劇與剪輯等多重角色。直到《左撇子女孩》才終於拍出屬於她個人的第一部長片,西恩則以共同編劇與剪輯身分入圍金馬獎,他開心表示:「我高興得要飛上天了!」

着迷綠色人行道、垃圾車音樂

旅居美國多年,但鄒時擎沒忘記臺灣是自己的家,每次回臺探親,夜市美食和老舊巷弄,她都視爲珍寶,返臺勘景時她對塗成綠色的人行道着迷不已,垃圾車音樂和修理紗窗紗門的叫賣聲響也是她的美好回憶,她不想拍繁華光鮮的都會風貌,就是要「臺灣纔有」的元素,於是透過鏡頭,帶領觀衆遊歷她成長的故鄉。

在臺灣首映時,鄒時擎表示自己埋了很多細節在裡頭,音樂也是她精心挑選,觀衆隨着宜靜的視角逛夜市時,可以聽到謝金燕等人的臺語歌以及年輕人熟悉的臺灣流行歌,讓觀衆感受到臺灣生活的元素。「在坎城首映後,觀衆起身鼓掌10分鐘,工作人員覺得神奇,怎麼外國觀衆可以感受到所有臺灣的元素,所以『越在地越國際』這句話真的很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