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混搭風 初試身手一炮而紅
傳記文學第745期《融合中西美食的-費城餐館大亨魏明光》
二○二四年二月六日當他在費城接受筆者訪問時,回首當年轉換人生跑道的心情,他說:教書替國家培育新血,是有意義的百年樹人工作,但教育機構對推動社會應興應革之事比較緩慢,年輕的他決定再重回校園進修,參加大專聯考,攻讀「新聞傳播」,他一生都相信新聞媒體對社會現狀的報導和批評,能對國家的發展和前途有着比較快速的影響。
一九六五年魏明光以第一志願和第一名成績進入政大新聞系,不僅是同年新生的榜首,他的分數可以進人臺大文、法、商學院的任何科系,當時政大新聞系主任王洪鈞老師特別約談予以嘉獎,在校四年不僅名列前茅,獲頒十餘個獎學金,使其無憂學費,因此也悄悄埋下回饋學校的種子。就讀期間他活躍於課外活動,先後擔任班長和系裡實習報紙的總編輯,加上「狀元」的光環,是一位校園風雲人物。畢業前因受姚朋老師的鼓勵和推薦,申請到美國知名的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深造。
一九七○年,魏明光和大多數留美學生一樣懷抱「開闊視野,吸收新知和增進職業技能」的目標踏上新大陸,兩年後獲密蘇里的新聞碩士學位。此時他默默調整了原先立即返臺投入媒體業的計劃,而前往華府一家律師事務所,擔任翻譯和法律助理的工作,此一轉折正符合年輕人想多看看外邊世界的豪情壯志。當年他工作的地點鄰近國務院的員工餐廳,魏明光經常跑去午餐,他感慨半甲子之前的美國社會(相較「九一一事件」之後)比較祥和自在,不像現在進入公共場所或重要的政府機構都必須經過安全檢查,相信那段冠蓋京華的閱歷,對他日後開拓視野和國際觀不無影響。
由於喜好美食,閒餘跑到華府負盛名的「皇后」中餐廳打工,眼看這處豪華餐館的排場,又不時看到季辛吉和尼克森前來光顧,於是觸發他開餐館的念頭,雖然並非初衷,然而這番跨足商界的收成,到他退休時,竟水到渠成,達成了回饋故鄉的宏願。
七十年代後期,魏明光在費城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任教的三哥魏武雄教授告知費城近郊的Elkins Park有一家中餐館出售,他自己也感覺時機成熟,正是開創事業的好機會,因此辭去律師事務所的工作,舉家遷往費城,買下他初試身手的第一家餐館,裝修之後取名「明園」(Ming Garden)。
魏明光形容「明園」是當年一般美國購物中心的典型中餐館,除了繼續前老闆所出售酸酸甜甜美國人喜歡的中國食物,他特別推出當時少見的幾道中國北方菜,譬如「木須肉」,這在當年的時空環境之下,不僅新奇而且可口,因而廣受歡迎。到了一九八四年,魏明光在費城東北部開張了「渝園」(Szechuan East),次年又開「天香館」(Mandarin Garden)。在此創業階段,他受到美國餐飲界日漸流行的「混搭融合」流派(Fusion cuisine)的衝擊,少用、甚至不用味素,少用油脂和醬油,而使用中外廚子皆愛採納的天然調味料。
Fusion的中文翻譯是「混搭」或「融合」之意,Fusion cuisine 興起於一九七○年代,初創於奧地利裔的加州名廚帕克(Wolfgang Puck)之手,他結合經典的法國烹調技巧,融合加州和亞洲風味,使用新鮮果蔬,一併展示了加州豐饒的農業產品。這種混搭的形式有當年開始流行的「加州披薩」,是把魚和鳳梨等放入傳統義大利的披薩,再譬如日本的壽司也被摻進非傳統的乳酪和酪梨,成了混搭壽司(Fusion Sushi)。
(四之二:全文請見第745期《傳記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