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海口天后宮 演員圈粉破百萬
海南辣湯飯相對於臺灣小吃,就是加了胡椒的下水湯+白米飯。(陳祖昌攝)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對於全球的媽祖信衆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在臺灣,數十萬的民衆,隨着「大甲媽祖」、「粉紅超跑」以徒步行腳的方式虔誠祈福。而在福建莆田湄洲島的祖廟,今年邀請12年前曾經演過「媽祖」的知名演員劉濤擔任「媽祖文化全球推廣大使」並在祭典上代表獻上壽桃。
不到一週的時間,抖音、小紅書上的點閱率破千萬,而據瞭解劉濤本人也在這段時間圈粉破百萬。可以這麼說,「媽祖」信仰隨着先民遷徙的腳步遍佈全球,全世界只要有港口、有華人的地方,一定會有一座媽祖廟。同樣的,如果有機會到海南的省會海口旅遊,走一趟位於騎樓老街的「天后宮」,爲家人上炷香祈福,是許多外地遊客的共同選擇。
海口「天后宮」最早建於南宋時期(約12-13世紀),當時海南作爲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閩粵商船頻繁往來,媽祖信仰隨之傳入。而在明清時期,海南海上貿易日益的繁榮,天后宮也經多次修繕,成爲海口重要的宗教場所。這是一座典型的閩南建築風格廟宇,結合海南本土建築元素;三進院落佈局,正殿供奉媽祖,兩側配祀千里眼、順風耳等神祇,而位於「天后宮」左右兩側的騎樓老街也是來海口必遊之地。
「天后宮」位於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路,而「騎樓老街」的核心區正是以中山路、博愛路、解放路等街道組成。兩者在「地理、歷史、文化」上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海口「南洋風情」與「海洋商貿文化」的核心景觀,是海口作爲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的歷史見證。媽祖是海上守護神,深受漁民與商人的崇拜與信奉;商人們出海前到天后宮祭拜,歸來後捐資修廟,並在騎樓街區經營生意。20世紀初,下南洋的海南華僑返鄉,仿照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騎樓風格,在中山路一帶建造商鋪,形成了今日的騎樓老街。這些華僑商人很多信奉媽祖,因此天后宮自然成爲他們的精神寄託,與騎樓商業文化相輔相成。
關於旅遊當地給的建議:上午參觀天后宮,瞭解媽祖文化→步行至騎樓老街(中山路、水巷口)拍照、品嚐海南小吃(如辣湯飯、清補涼)。對遊客而言,這裡是「半日讀懂海口」的最佳路線。如果時間充裕,還可結合鐘樓、西天廟等周邊古蹟,完整探索海口的老城風貌!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