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外埔 外山映翠 埔稻金浪
臺中市立圖書館外埔分館,有「小白宮」美譽。 【圖‧張連宏(旅日攝影家)】
【文‧張連宏(旅日攝影家)】
位於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的外埔區,時間似乎流轉特別緩慢。層層疊疊如同翻不盡的詩頁,將山川的脈動、田野的呼吸,細緻地記錄於歲月深處。白牆映照的圖書館、靜默的古厝、潺潺的水圳與秘境的石洞,交織成一幅柔軟的畫卷。外埔,不僅是一個地名,而是一段在心底輕輕吟唱的詩。
微風伴書香 小白宮
小白宮(臺中市立圖書館外埔分館)可說是外埔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圖書館善用建築優勢並在管理維護用心,創造閱讀美學的好環境,圖書館常保整潔、室外景觀植栽常綠。整個閱讀品味融入館舍,拉近城鄉差距,成爲農牧文創、悅讀美學與知識的資訊窗口,也成爲閱讀及參觀的景點。
小白宮曾多次獲獎,如107年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112年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施工品質類—卓越獎;112年臺中市都市空間設計大獎—公共環境空間卓越;112年臺中市公共建築景觀類—建築園冶獎;114年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管理維護類—特別獎。
桐花雪紛飛 水流東步道
外埔水流東桐花步道,全長2.4公里,舊稱水流東情人幽徑,於2009年改名爲桐花步道。水流東有句臺語諺語「水流東,嫁好尪,吃末空,娶某水噹噹」,代表水流東真是地靈人傑。當地居民於水圳兩旁種滿桐花,這裡每年4~5月桐花盛開時,有如雪花飄的情景,因故稱作五月雪。水流東以前是灌溉渠道,一般水往西流,但這條灌溉渠道一路由西向東墊高。
「水流東」步道旁有一處距離高鐵最近的觀景臺,設置有時刻表可觀看疾駛而過的列車,適合親子散步、騎單車,是外埔在地人的私房運動路線。來到這裡,建議放慢心情,讓腳步隨着農莊山野的芬多精遊走,聽着蟲鳴鳥叫,或是坐下來野餐泡茶聊天,眺望飛梭的高鐵和片片農田,渡過悠閒時光。
風裡有米香 農藝傳坊
農藝傳坊的原址是40多年前便存在的國軍營舍,隨着老兵相繼凋零,無人修繕管理,建築也跟着漸漸失去了生氣。2013年開始,在農村再生計劃的支持下,地方里長與里民的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地權、籌措經費,針對營舍空間的地面及整體建物進行修繕及改造。以「傳古藝、創新產、夯旅遊」爲核心理念,飄散着米香、酒香和人情味的農藝傳坊就此誕生。
銀河落九天 水衝呇
水衝呇(ㄑㄧˇ)又名水衝綺,是日治時期配合當地河階地形所建造的特殊農田灌溉水利設施。「水衝呇」的坡崁,約有10層樓高,高低落差處形成如「萬馬奔騰」的壯觀瀑布,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漫步在水圳的步道上,聽着蟲鳴鳥叫,享愛大自然的美景,讓腳步隨芬多精遊走,格外清涼舒暢。
時光的迷宮 神秘洞
神秘洞相傳在清朝就已經存在,又稱爲「欽差圳」(當地居民的稱呼),在日治時期曾經引取大安溪水作爲灌溉溝渠,洞內有涓涓細流。據當地人士說,內有鐘乳石奇景。神秘洞曾因落石而封閉20年,2019年由市府觀光旅遊局整建階梯棧道,讓民衆可以輕鬆一探秘境的真實面貌。
四季皆詩畫 忘憂谷
忘憂谷一年四季有不同特殊景色,居高臨下,觸目所及是一塊塊錯落有致的田地,春耕夏耘的綠、秋收的金,冬藏以前各處種起油菜花、波斯菊、小雛菊,如天然畫布一般,展現令人忘憂之美。
外埔忘憂谷的稻子通常在每年的6月底至7月初和11月中旬左右收割。其中,7月的收割主要是一期稻作,而11月則是二期稻作的收割時間。
忘憂谷四季皆美,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風情。 【圖‧張連宏(旅日攝影家)】
邂逅一杯香 田中央的甜點店
隱藏在臺中外埔忘憂谷的《蜜境咖啡》,是人氣很高的秘境咖啡廳,店內座位數很少,所以採預約制,沒有提供電話,一律以LINE訊息預約訂位。窗邊座位窗外就是外埔忘憂谷,每到稻穗翠綠、金黃季節,就能邊喝咖啡、邊欣賞純淨稻田之美。
古意長相隨 劉秀才古厝
外埔劉秀才古厝,爲劉氏家族十六世劉定山武秀才之住所。劉氏祖籍爲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渡海來臺之客家人,來臺後居住在今苗栗公館一帶。
劉定山於大正6年(1917)至外埔開墾致富,於大正8年(1919)興建宅邸。昭和10年(1935)因震災而重建左二橫屋,並將左外橫屋改爲日式建築風格。2018年公告指定爲「外埔劉秀才屋」,以其能表現客家文化、建築特徵與地域風貌,具有特殊性與稀少性,具文化資產保存價值。(私人宅邸,暫不開放參觀)
星火映田園 紅龍果家園
外埔區是火龍果(pitaya;dragon fruit)的 主要產地,火龍果又稱紅龍果或仙蜜果,栽種地主要分佈於永豐裡及六分裡境內,栽培面積約25公頃,生產之果品品質良好,外型豔麗的紅龍果是近年來深受國人喜愛的水果。外埔區紅龍果產銷第一班的簡莉穗班長,2025年當選爲34屆模範農民。也參加了農試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連續15年舉辦全國紅龍果比賽,打敗諸多參賽老手,一舉拿下紅龍果多元色彩組冠軍。簡班長的用心和努力,也將紅龍果行銷到日本市場,可謂臺灣之光。
果香沁人心 檸檬森林
「檸檬森林」珍惜每一樹每一果,從裡到外不浪費,展現果實的各種樣貌;自制給果樹吃的營養品,對自然、地方更友善。在果園的檸檬樹開始結果收成後,園主姐弟的推廣工作還是馬不停蹄進行着,除了規劃果園的觀光導覽行程之外,更推出檸檬 DIY手作行程,就是要讓來訪的客人親身參與,五感都能感受到玉翡翠檸檬的好與不同之處。堅持不使用農藥、除草劑、化學肥料的友善農業。
歲月釀風華 督拿開酒莊donnacarat
以臺語諧音「拿來開」爲名,展現店家們真摯的熱情和做好產品的決心。由農民秉持40多年的葡萄栽培技術,栽培黑後、金香和臺中5號等品種的葡萄,並用傳統釀造方式製成,每個葡萄品種擁有獨特的風味,釀造出令人驚豔的葡萄酒。酒津淼涌是比喻甘泉玉露如涌泉般源源不絕,正可形容督拿開酒莊秉持古法釀造,不僅保留葡萄原汁的氣味及香甜,更兼顧釀造過程的安全與衛生。
【完整內容請見《文化臺中》第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