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談話 謹小慎微
(圖/本報系資料照)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週年上午以「迎風轉型、穩健前行」爲題進行談話,一場爲時約50分鐘的談話及回答記者提問期間,對於兩岸關係相關問題顯得謹小慎微,在全程談話中一直注視讀稿機,不敢脫稿演出。
在3月13日賴總統提出「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以及17項的因應策略,同時將中國大陸定位爲「境外敵對勢力」,研究兩岸的學者就擔心520就職週年會不會有更激烈的談話?5月8日賴清德很突兀的舉行「歐戰勝利80週年茶會」,賴清德在約10分鐘的演說聚焦「反侵略」,應該就是在試探兩岸關係的新論述。然而川普在5月12日在白宮記者會談及美中貿易時,突然提及「統一」(unification),令人錯愕,儘管美國在臺協會立即澄清,川普指的是美中貿易關係,不是臺灣,並強調美國對臺政策不變。但關心美中臺關係的人士很敏感的感受到風向在變了。
因此在這場就職週年談話中,令人訝異的通篇居然沒有提到「中國」、「兩岸」,即使面對日本記者問及兩岸議題時,賴總統也很小心地回答,侵略者纔是和平的破壞者,國際上有許多國家包括臺灣在內,是受侵略者的脅迫;雖然暗指中國大陸是侵略者,但他也重申,只要對等、尊嚴,臺灣很樂意跟中國進行交流合作。這是整場談話及記者會唯一提到中國的部分,較以往尖銳的言詞收斂許多。
其實整場談話並沒有太多的新意,其中較受矚目的是宣佈成立「主權基金」及提出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期望朝野政黨領袖坦率真誠交換意見、共商國是。
主權基金已有不少人提出,其中民衆黨前立委吳欣盈更是極力推動促成,只是希望未來主權基金能用於有利於臺灣民生社福的投資上。至於邀請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更希望不是流於形式,特別是在賴總統最近民調下挫之際,如果只是想找在野黨來爲執政黨政策背書,或是談不好就搞臭甩鍋在野陣營,爲大罷免提供正當性添柴火,那就失去溝通協調的本意了。
如果要進行朝野交換意見共商國是,就應該先暫停大罷免,先停止或取消罷免活動再談,如果執政黨睜眼說瞎話還堅持說這是民團發動,與執政黨無關,那麼就等到大罷免結束後再談。否則一方面搞大罷免、一方面搞大和解,徒令朝野精神錯亂。
儘管如此,筆者還是對賴總統的就職週年談話給予肯定,一方面避免過度激化兩岸情勢,同時以拋出朝野和解的橄欖枝,展望賴總統未來3年的任期是一個開展朝野溝通、兩岸和平的契機,臺灣能「迎風轉型、穩健前行」。(作者爲大學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