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中國-東盟媒體智庫高端論壇傳遞推動區域合作發展共同心聲

新華社吉隆坡4月12日電 綜述|中國-東盟媒體智庫高端論壇傳遞推動區域合作發展共同心聲  新華社記者  “加強對話深化理解”“巧用善用科技賦能”“尊重文明多樣性”……新華通訊社與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簡稱“馬新社”)共同主辦的中國-東盟媒體智庫高端論壇11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與會嘉賓圍繞“匯聚中國-東盟合作新動能”主題進行了熱烈討論,認爲媒體智庫將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推動中國與東盟增進傳統友誼、深化互利合作,爲構建更爲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增添新活力、匯聚新動能。

加強對話交流,推動區域合作

本屆論壇匯聚中國與東盟國家160餘家媒體、智庫、政府部門和企業約260名代表。與會嘉賓表示,本屆論壇凝聚共識,爲構建更爲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傳遞心聲,在百年變局中協同推動區域合作發展。  馬來西亞副總理法迪拉在致辭中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面臨不穩定性、世界遭遇地緣政治變化的時代,媒體和智庫在彌合不同觀點、提供決策參考及推動和諧發展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討論普遍關心的問題需要開放交流的窗口,中國-東盟媒體智庫高端論壇就是這樣的平臺。”中國傳媒大學區域國別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周亭表示,多個國家、多個主體、多種角色通過對話,形成共識,破除偏見,讓中國和東盟國家的聲音、立場和觀點在國際輿論場上獲得更廣泛關注。  老撾巴特寮通訊社副社長西婉賽·西潘卡姆表示,東盟各國嘉賓圍繞本屆論壇的核心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助力共繪中國-東盟合作未來願景,進一步提升在全球舞臺上的集體聲音與影響力。

擁抱智能浪潮,迎接時代變革

在科技浪潮席捲全球的當下,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爲各國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與會專家普遍認爲,媒體智庫應當主動擁抱技術革命,善用人工智能之利,巧用人工智能之智,引導社會理性認識技術變革,推動構建兼具創新活力和安全底線的智能未來。  馬新社主席黃振威認爲,數字化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與推廣能優化傳統新聞內容敘述與視覺呈現,使其更加貼近全球年輕受衆喜好,有助於打破長期由西方主導的文化傳媒市場。他表示,期待雙方媒體機構聯合發起更多內容共創和人工智能培訓項目,以進一步加強全球南方在數字技術領域的互動與合作,爲全球知識體系貢獻智慧。  世界華文媒體集團主席張聰指出,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爲媒體與智庫帶來技術賦能與創新機遇。她呼籲媒體與智庫堅守使命,通過巧用、善用科技手段以改善傳播方式、觸達更多受衆、傳播優質內容,助力社會順利跨越科技變革期,共同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面對智能浪潮帶來的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與會專家一致認爲各國應堅持“賦能而非替代”原則,持續提升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與公平性,確保技術始終向善而行。  馬來西亞通信部長法赫米·法齊勒呼籲,在如今信息過載的時代,媒體智庫應主動作爲,始終確保準確、真實、負責任的行業生態。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校長莫順宗呼籲,中國與東盟共同建立有效機制,攜手維護信息的安全與暢通。“信息暢通,才能心意相通。唯有心意相通,方可合作無間。”

尊重多元文明,互鑑共促發展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鑑而發展。”在本屆論壇上發佈的中國-東盟媒體智庫高端論壇吉隆坡共識明確指出,人文交流和文明對話已成爲加強中國-東盟關係的重要支柱。與會嘉賓對此高度認同,並紛紛表示期待未來進一步發展文化多樣性,推動文明互鑑,促進民心相通,攜手樹立全球南方合作的新典範。  “文明不是靜止不變的豐碑,而是一場持續進行的深度對話。”印尼-中國夥伴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韋珍玉呼籲,在當今危機頻發、挑戰重重的國際局勢下,全球南方應更加倡導“和而不同、互惠共贏”的文明互鑑理念,爲建設多元共生的世界文明注入新動能。她強調,區域各國需通過對話促進知識共享、文明交流與增進理解,推動實現亞洲共同願景。  “我們必須認識到,自身的身份、文明和文化應當成爲我們的力量所在,區域合作應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欣賞以及面對挑戰時的堅韌不拔之上。”緬甸宣傳部媒體發展司司長迪達丁在出席論壇時說。  日前,緬甸遭遇強烈地震,包括中國在內的區域各國緊急馳援並與緬甸民衆共克時艱。迪達丁感慨道:“我深信,這些救援不僅體現出區域內的‘一家親’團結精神,更展現出我們共享文明所蘊藏的寶貴价值,展現出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建命運共同體的巨大誠意。”  馬來西亞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主任兼高級研究員本恩·納戈拉指出,文明交流是跨文化溝通的核心內容,也是全球南方尤爲關注的議題。作爲全球南方合作的典範,東盟各國尊重多元文化、推動文明互鑑,爲共享發展機遇提供支持。這樣富有成效的夥伴關係將爲應對挑戰提供強大支撐,也爲通向充滿光明的未來奠定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