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匆匆忙忙?研究:「時間不夠用」也會增加失智症風險

研究發現時間排得很滿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會增加。示意圖,非當事人。圖/ingimage

除了吸菸、高血糖和空氣污染等,造成失智症的原因可能又要再加一項,而這項可能會讓人跌破眼鏡。澳洲一項新研究指出,如果常常「匆匆忙忙」,擁有「時間貧富差距」(Temporal Inequality)的生活習慣,可能也會提升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可以運用的時間也較富裕者少。因爲如此,經濟地位較低無法進行預防失智症的運動,罹病的風險就也較高。

研究人員將這樣的現象稱作「時間貧富差距」,其定義包含休息時間不足、工作壓力大、過度依賴螢幕和缺乏放鬆時間等。研究人員解釋,這些情形包含睡眠不足、工作時間過長或強度過高、使用螢幕時間過長等。

專家認爲,時間對腦健康來說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因素之一,但卻被低估其重要性。研究指出,時間安排甚至與教育、收入等影響因子相當,雖然科技不斷進步,現代人卻沒有因此活得更有彈性或效率,反而還是常常呈現「時間貧窮」的狀態,不但缺乏休息,也沒有反思或照顧自己的時間。

密度過高的時間安排,會帶來壓力,導致認知超載(cognitive overload)、睡眠中斷、情緒耗竭和慢性壓力。時間分配的「不平等」在低薪工作者、照護人員和邊緣羣體身上特別明顯,這類人也因此出現「健康不平等」的生活樣態。

研究人員指出,要預防失智症,必須注重腦部健康,包含學習新技能或語言來維持心智活躍、增加社交活動、每天運動、健康飲食等,便能有效降低失智症風險。該研究已刊登在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中。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