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後親手埋下了這場大戰的巨雷
最近呢,娃哈哈這出大戲,比他們家的AD鈣奶還要勁爆。
你想啊,宗慶後去世纔不到一年,娃哈哈就從溫馨的父女傳承,直接變成了狗血宮鬥劇。
三個美國籍私生子——宗繼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宗繼盛(Jerry Zong)橫空出世,21億美元信託基金,還有一個叫杜建英的神秘女人——這劇情發展得,啊呀,比最狗血的網劇還要精彩。
人設爲崩得有點慘?
那咱們先來看看這齣戲有多精彩。
宗慶後生前是什麼人設?
大家懂的都懂,"布鞋首富"嘛!30塊錢的布鞋穿到各種場合,辦公室不到50平,年消費不超過5萬,活脫脫一個樸素企業家的典型。
更關鍵的是呢,大家都以爲他只有一個女兒宗馥莉,父女情深,傳承有序。
結果呢?人剛走,就蹦出來三個私生子,還都是美國國籍!
你看這時間線就很有意思:第一個私生子宗繼昌生於1996年,第二個私生女宗婕莉生於1998年,第三個私生子宗繼盛居然在2017年出生——這一年宗慶後已經72歲了!
最魔幻的是什麼?1996年,當宗馥莉在美國讀中學時,她的監護人,正是杜建英。也就是說,這位"皇后"一邊扮演着"顧命大臣",照顧着未來的"皇太女",一邊又在海外,爲皇帝誕下"私密皇子"。
這個反轉來得啊,比川劇變臉還快!網友們的吐槽特別精準:"原來'唯一女兒'是指'明面上唯一'的意思。"
那最諷刺的是什麼?宗慶後生前一直以愛國企業家自居,"民族品牌"喊得震天響,結果背地裡讓自己的秘密家庭都拿了美國護照。
去年無數網民對農夫山泉老闆有個美國籍孩子極盡賣國羞辱、同時把娃哈哈當作民族品牌全力維護時,不知道宗馥莉在想什麼?
她召集員工要求大力促銷出貨時,怕是在笑這一羣網民是天底下最大的傻逼吧。
人啊,還是不要裝。
企業家,還是認認真真地賣產品,不要與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掛鉤太深了,否則,一旦人設崩塌,那麻煩就大了。
宗慶後的二房
那說到杜建英,這個角色就更耐人尋味了。
她可不是什麼小三那麼簡單。
這位浙江大學光學儀器工程系的高材生,1991年放棄了國企的鐵飯碗,在宗慶後一個"親自打來"的電話感召下,加入了剛剛兼併杭州罐頭廠的娃哈哈。
你想想啊,那個年代,一個浙大高材生加盟一家校辦民營企業,這本身就是一場豪賭。杜建英賭了,而且賭贏了。
她迅速成爲宗慶後的左膀右臂,擔任集團黨委書記兼總經辦主任。兩人的分工極其明確:宗慶後衝在前方,負責開拓市場;杜建英坐鎮後方,管理內部運營,協調各部門,還兼管技術引進和國際業務。
娃哈哈從一個校辦小廠,一路狂飆到幾百億的飲料帝國,杜建英這位"最重要的輔佐之臣"功不可沒。
你說杜建英拿點娃哈哈的股權正常嗎?也正常。畢竟大功臣嘛。
2008年左右,杜建英離開了娃哈哈管理層。
杜建英雖然走了,但宗慶後給她穿上了一件用股權編織的"金絲軟甲"。她保留了在娃哈哈體系內大量子公司的股權和董事席位。陝西、天津、大理、瀋陽……在全國各地的娃哈哈版圖上,都閃耀着杜建英的名字。
更有趣的是,在這些"榮泰系"公司的董事名單裡,悄然出現了兩個名字:宗繼昌、宗婕莉。
看明白了嗎?宗慶後用一種極其隱蔽的方式,早就爲他的私生子女們構建了一個龐大的資產包。
杜建英也沒閒着。2010年,她成立了三捷投資集團,自己持股99.8%。爲什麼叫"三捷"?據娃哈哈內部人說,這個名字跟三個孩子有關,三個孩子的英文名字首字母都是"J"。
不僅如此,宗慶後還爲他的三個私生子留下了夠花一生的鉅額財富。
風波的導火索
這場風波的導火索,居然是110萬美元。
你想想啊,21億美元的信託基金,110萬美元只是個零頭,爲什麼能引發這麼大的風波?
原來是這樣的:宗慶後生前承諾給三個私生子每人7億美元,總計21億。錢從哪來?從娃哈哈未來的分紅裡慢慢填。到宗老去世前,這個信託賬戶裡已經打了18億美金,還差3個億的尾款。
孩子們也很懂事,老爹在世時,絕對保密,葬禮都沒露面,就是要維護父親"一代完人"的光輝形象。
但問題就出在,宗老一走,這個賬戶不僅尾款沒打進來,還被人從裡面轉走了110萬美元。
這筆錢不多,但是一個趨勢。如果這三個人忍了,那麼不斷地取走,算怎麼回事?
這就好比你爸給你留了個存錢罐,說好每年給你塞錢,結果他一走,你姐不僅不繼續塞了,還從裡面拿錢。你能忍?
於是,三兄妹一怒之下,直接把長姐告上法庭,不僅要求凍結這18億美金,後續更是加碼,要求繼承宗慶後在娃哈哈集團29.4%的股權。
按市值算,這筆股權價值超過200億人民幣。
這下,事情的性質就變了。從家庭內部的"生活費"糾紛,直接升級爲你死我活的帝國控制權戰爭。
控制權之戰,早已開打
現在的娃哈哈有點亂了。
首先呢,股權結構就很複雜。宗馥莉只繼承了宗慶後的29.4%股權,上城區政府持有46%股份,員工持股會還持有24.6%。
而且據說員工持股會的這24.6%股份裡,有5%的股份是原來上城區政府轉讓出來的。
如果上城區政府把這筆股份收回,加上此前就有的46%股份,加起來就是51%,可以實現絕對控股。
據說上城區政府有考慮出售這筆股權,讓娃哈哈完在股權改革,而杜建英已經在考慮接手這46%股份了。
宗馥莉則在實施去杜建英化的行動。
今年娃哈哈關閉了10多家分廠的生產線,導致產能不足,不得不委託今麥郎代工。而這些被關停的生產線,主要歸屬方正是杜建英下屬的”榮泰系“。
不僅如此,宗馥莉還將部分資產轉移到了她旗下的宏勝系,以實現全面控制。
這在杜建英母子看來,這是"卸磨殺驢",要斬斷他們的財路。
2024年起,宗馥莉要求老員工將勞動合同轉籤至宏勝集團,很多員工因爲拒絕被"針對",年終獎少了好幾萬,現在每個月工資也少了。
很多員工正在和公司打官司。
應該說,從當下的信息來看,杜建英系,可能想維繫原來的結構,掌握榮泰系的代工工廠,能夠享受到宗慶後留下來的企業資產和持續的利潤。
另一方面,三個子女還能拿到21億美元的鉅額資產。
但宗馥莉早已成爲事實上的接班人,培養了十幾年了,她可能早就不爽了,她清理榮泰系或許可以認定爲是企業控制權的收緊,但直接動那筆信託基金,這就說明雙方矛盾很大了。
反過來,杜建英和三個子女要求也不再是信託基金,而要對娃哈哈的股權提出了主張。
這就是反過來將一軍了,你斷我的糧,我就來爭一下企業的控制權。
企業產權很重要
你看啊,這就是多頭並立的惡果:企業內耗嚴重,決策效率低下,最終受傷的是企業本身。
一個良好的企業需要的獨裁者。
這是商學院的基本常識。無論什麼公司治理結構,最終都得有個人拍板。
爲什麼呢?因爲企業面對的是瞬息萬變的市場。機會稍縱即失,猶豫就是死亡。如果每個重大決策都要開會討論,等大家商量清楚了,黃花菜都涼了。
企業家必須有明確的對企業的控制權。
爲什麼?因爲創新本身就是一種冒險。如果決策權分散,每個人都有否決權,那誰還敢冒險?誰還敢創新?
只有當產權界定清晰時,人們纔有激勵去承擔風險、進行投資。如果產權模糊不清,每個人都想佔便宜,沒人願意承擔責任。
宗慶後的問題就在這裡:他試圖同時滿足商業理性和個人情感,結果搞出了一個四不像的產權結構。
從他的死前安排中,他或許是這麼考慮的,三個私生子,給錢就行了,你們不不爭控制權了。
杜建英,給你部分代工企業的股權,你也分錢就行了,控制權只能給大女兒一個人。
但他高估了自己的權威,他以爲他的要求,子女們就一定會聽。
他可能萬萬想不到,這三個被他隱藏起來的三個私生子居然會公開與長姐開啓一場股權和財產爭奪戰。
而一旦開打,法律後果可不好說了。
因爲非婚生子女,也是有繼承權的。只要宗慶後沒有明確的遺囑,那這個官司可有得打。
很多中國企業家都有一個誤區:認爲自己足夠聰明,可以用非正式的安排解決一切問題。
宗慶後顯然也是這麼想的。他覺得用複雜的股權設計和信託安排,可以既照顧私生子,又不影響企業發展。但現實證明,聰明敵不過制度。
現在娃哈哈的問題就是規則不清楚。
宗馥莉方面的迴應很藝術:"我們不接受原告的證據,宗馥莉也沒有從父親那裡收到過這些指示。"
這句話說明,她手裡並沒有一翻兩瞪眼的遺囑。
如果有,一紙公證發過去,杜建英和三個私生子,就根本不可能進法院。
宗慶後沒有進行正式的制度安排、遺囑安排,導致了這場撕逼大戰。
這種爭議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宗慶後當初通過正式的法律程序,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今天的糾紛根本不會發生。
宗慶後犯的錯不止這些
那宗慶後還有一個錯誤,就是試圖用企業資源來償還個人的情感債務。
他將娃哈哈的資源,分爲了幾個部分,一個部分是長女的宏勝集團,一部分是杜建英和其子女的榮泰系,這兩部分互不隸屬,也沒有股權交叉。
正常的合理的股權安排,應該是杜建英和其子女及宗馥莉在一個公司體系裡劃分股權,這時,雙方起碼是有一個共同的利益基礎,那就是公司發展夠大,各方利益都能更大。
但宗慶後這種安排,給了宗馥莉進行零和博弈的手段,將榮泰系趕出娃哈哈體系,那不就可以實現個人收益的最大化了嗎?
宗馥莉拿到企業絕對的控制權這是正確的方向,一個企業必然需要一個產權清晰的掌舵人,但如果是正常的股權分配,宗馥莉獲取控制權的方式是收購其他股東的股權,這並不會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
因爲其他股東也能預計到,如果沒有絕對的控制權,企業將來會出事,與其互害,只要價格合適,不如減少股權或退出。
宗慶後親手爲自己的後人,埋下了這場大戰的巨雷。
那宗慶後爲什麼這麼做,我猜想,依然是與他追求完美人設有關,杜建英和他的三個私生子,到現在纔出現在輿論面前,可見他非常在乎自己個人的形象。
宗慶後費盡心思保護的"完人"形象,最終成了娃哈哈品牌的負擔。
這就是過度包裝個人形象的風險。當你把自己塑造成道德標杆時,任何一點瑕疵都會被無限放大。
相比之下呢,那些從不立人設的企業家反而更安全。從不談什麼家國情懷,就專心做產品的企業家很多,沒有人在乎他的家事。
如果娃哈哈從此陷入股權大戰,最後導致控制權分散,無人能作出正確決策 ,品牌形象受損,那這麼一個好企業可能要面臨着巨大的風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