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價免250萬! 桃園「超殺低總」案搶話題
▲高房價時代,北臺灣仍有超低總價預售案,桃園新案250萬元有找。(圖/《住展雜誌》提供)
記者張雅雲/高雄報導
高房價時代,北臺灣仍有超低總價預售案。《住展雜誌》統計,今年截至10月實價揭露的最低總價案,有北市「伊寧橋寓」、新北「員邦徊」、桃園「福興豐藏II」,及新竹「遠揚居易II」,總價各爲860萬元、675萬元、233萬元、559萬元,桃園新案最低250萬元有找。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81/六都近50區房價跌慘! 2蛋黃區雙位數重摔「可撿漏?」
與去年相比,今年在臺北、桃園、新竹三地都出現「更低還要再低」的情況。去年同樣以最低總價出線的北投「洰賦」、淡水「石上青」、觀音「青埔轉個彎」及湖口「耀時代」,總價仍落在1020萬、595萬、388萬、575萬元,但今年許多新案拉低總價,反映景氣轉冷、建商策略調整。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分析,低總價產品共同特徵不外乎「遠離蛋黃、甚至落在蛋白外圍」的地段設定,加上小坪數、低樓層規劃。除了新北之外,北北桃與新竹今年都能找到比去年更便宜的入手門檻,顯見建商順勢提供市場所需,但背後也透露銷售壓力不小。
▲近2年北北桃竹迄今公開住宅預售案揭露最低總價資訊。資料來源爲實價登錄、住展雜誌。(ETtoday製表)
他提醒,超低總價背後常伴隨居住條件的取捨,例如今年臺北與桃園個案皆不到10坪,空間明顯受限;新竹2年都是湖口鄉,但去年案更靠近車站與學區、建商爲上市櫃體系,產品定位仍有差異。
從整體實價登錄觀察,北北桃竹預售大樓主流落在臺北2000~4000萬、新北1000~3000萬、桃園與新竹1000~2000萬。要在雙北找到千萬內產品機率不到2%,新竹低於千萬比例也僅約8%;桃園低於500萬元更只佔1.5%。顯示低價不是沒原因,背後往往是坪數更小、區位更外圍。
陳炳辰直言,營造、融資與行銷成本走高,房價「要跌不易」,近期甚至仍見新案開出新高單價。市場開始押注降息、政策利多與股市資金迴流,讓價格更難鬆動。至於極低總價物件,多半屬投資客青睞的「小標的」,但也得理解羊毛出在羊身上,條件與風險依舊需精算。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81/六都近50區房價跌慘! 2蛋黃區雙位數重摔「可撿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