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團體赴陸 登錄平臺上線
民進黨政府近期限縮兩岸交流,內政部17日首次啓用「宗教等團體赴陸交流資訊公開專區」。圖爲2023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紀念媽祖誕辰1063週年大會暨春祭大典。(中新社)
民進黨政府近期限縮兩岸交流,內政部17日首次啓用「宗教等團體赴陸交流資訊公開專區」,內政部長劉世芳強調,政府有責任建立兼具安全性與透明度的交流管理制度,鼓勵赴陸交流團體主動登錄行程資訊,降低突發風險;在野立委痛批,登錄有限制人民自由疑慮,宗教團體怕被政府貼標籤,恐引發寒蟬效應。
內政部說明,設置「宗教等團體赴陸交流資訊公開專區」主要是爲了在第一時間協助國人,因應赴陸交流可能面臨的風險,鼓勵主動完成行程資訊登錄,以落實透明、順暢的交流合作。
至於未填報的團體是否有相關管控機制?劉世芳說,在宗教司登記立案的團體約1萬2000多個,沒立案的更多,如果團體願意,可登錄爲社會或人民團體,重點是讓大家知道在大陸的基本軌跡,「目前以鼓勵爲原則,未登錄也沒有罰則」。
另外,各級民選地方公職人員赴陸資訊揭露平臺也將於近期上線,鼓勵其將相關行程資訊提供服務機關或鄉(鎮、市、區)公所登錄在公開專區;內政部民政司長鄭英弘表示,目前規畫地方行政首長與民代由服務機關專責人員填報,村裡長由鄉鎮市區公所專責人員填報,專區近期會上線,也會行文給地方政府,持續鼓勵民選公職人員主動揭露赴陸資訊。
雲林縣西螺廣福宮老大媽董事長林勝雄表示,廟方多次到大陸進行宗教文化交流,大家都有共識,溝通良好,不會談論政治議題,只希望在宗教、文化、甚至經濟,都有更好的發展。對於政府的交流管理機制,他不方便說,但有一些宮廟認爲已影響宗教自由,不排除集體陳情,讓相關單位知道大家的心聲。
麥寮鄉拱範宮媽祖廟總幹事林東鬆表示,宗教與文化是單純的,大家都很自制,不會涉及其他方面;政府設置「宗教等團體赴陸交流資訊公開專區」,只要不影響自由交流,應可接受。
國民黨立委牛煦庭批評,內政部顯然想以過去一貫道、臺灣統一教信徒的單一事件做理由,若真如內政部所說是要解決安全問題,應在赴陸行前加強宣導,例如列出兩岸宗教不同制度之處,示警部分宗教可能有旅遊安全疑慮,他認爲此舉將讓長期與對岸健康交流的大部分宗教團體產生惶恐,引發限制人民自由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