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現金流主題ETF成新爆點 投資時這十大風險點要注意!

Wind數據顯示,本週(3月24日—28日)有20只新基金髮行,其中權益類基金佔佔比高達70%。從產品結構看,被動指數型基金仍是主力,尤其是自由現金流主題基金成最大亮點。這也是繼首批12只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ETF於3月18日上報後,又有包含頭部在內的公募基金公司加速佈局,其中,易方達、銀華基金將發行國證自由現金流ETF,華寶基金將發行滬深300自由現金流ETF。

而此前國泰、華夏旗下已成立的自由現金流ETF上市後持續吸金,規模分別達25.15億元和19.11億元。

自由現金流主題ETF成爲市場新焦點,據WIND Alice Chat 整理:

1. 成爲焦點的關鍵點

市場需求:自由現金流指標因其能夠穿透企業利潤表象、聚焦真實可支配現金,成爲投資者篩選“抗風險資產”的重要工具。

政策導向:監管層對金融產品的創新持支持態度,鼓勵基金管理公司推出新的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

投資者重視:隨着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越來越重視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自由現金流成爲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

防禦性優勢:自由現金流策略在弱市環境中表現出較強的防禦性,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

2. 佈局情況

首批上報:2025年3月18日,華泰柏瑞基金、招商基金、博時基金等12家基金公司集體上報了首批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ETF。

第二批發售:2025年3月24日,第二批自由現金流主題ETF啓動發售,包括易方達基金、銀華基金旗下的國證自由現金流ETF以及華寶滬深300自由現金流ETF。

規模上限:兩隻國證自由現金流ETF均設置了20億元的首次募集規模上限。

現有產品表現:已成立的華夏國證自由現金流ETF、國泰富時中國A股自由現金流聚焦ETF上市以來規模顯著增長,基金份額相比上市之初均增加10億份左右。目前規模分別達25.15億元和19.11億元。

3. 機構參與

今年以來,私募機構積極配置ETF。截至3月24日,共有57傢俬募機構出現在46只年內上市ETF的前十大基金份額持有人名單中,合計持有基金份額達8.99億份。另有17家管理規模在10億元至50億元之間的中等規模私募機構合計持有年內上市ETF份額4.79億份,佔私募機構持有總份額超50%。32家管理規模不超過10億元的私募機構合計持有年內上市ETF份額3.06億份,佔比超三成。據WIND數據,鑄鋒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和上海衆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目前僅有的兩家持有ETF份額在1億份以上的機構,分別持有年內上市ETF份額1.40億份和1.03億份。

4. 產品特點

高流動性:ETF具有高流動性,便於投資者快速買賣。

風險分散:通過跟蹤指數,ETF能夠分散單一股票的風險。

交易便捷:ETF可以在二級市場上像股票一樣交易,方便快捷。

覆蓋廣泛:自由現金流主題ETF覆蓋多個行業和主題,能夠更好地分散風險。

5. 未來展望

市場潛力:隨着市場對自由現金流指標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基金管理公司推出相關產品。

投資者教育:投資者需要了解自由現金流的概念及其在投資中的應用,以便更好地利用這一工具進行投資決策。

投資自由現金流ETF,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

市場風險:市場環境的變化可能導致模型失效,基金歷史收益不代表未來,投資者需警惕未來業績不及預期的風險。此外,ETF二級市場交易價格存在波動風險,投資者應謹慎對待。

流動性風險:雖然自由現金流ETF通常具有較高的流動性,但在市場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出現流動性不足的情況,導致買賣價差擴大,影響投資成本和退出效率。

管理風險:儘管自由現金流ETF是被動管理的基金,但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跟蹤誤差控制能力等都會影響基金的表現。

利率風險:利率變動會影響企業的融資成本和投資回報率,進而影響自由現金流的水平。當利率上升時,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可能減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現金流。

行業集中風險:自由現金流ETF可能在某些行業或板塊中權重較大,如果這些行業或板塊表現不佳,可能對基金的整體表現產生負面影響。

政策風險:政府政策的變化,如稅收政策、產業政策等,可能影響企業的經營環境和自由現金流水平。

估值風險:雖然自由現金流是一個重要的財務指標,但市場對自由現金流的估值可能存在偏差,導致股價與實際價值不符。

模型失效風險:自由現金流ETF的篩選標準和加權方法基於歷史數據和特定假設,如果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可能導致模型失效,影響基金的表現。

匯率風險:對於跨境投資的自由現金流ETF,匯率波動可能影響基金的淨值和投資者的收益。

操作風險:ETF的日常運作中可能出現的操作失誤,如交易錯誤、系統故障等,也可能對投資者造成損失。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一線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