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對等的求職神器 新鮮人不再盲面試
陳致宏創辦「面試趣」和「比薪水」兩個平臺,改變求職者資訊不對等的弱勢。(攝影/Carter)
【◎文/李曉萍 ◎攝影/Carter ◎圖片提供/面試趣】
面對人力網站上琳瑯滿目的求職機會,你是否因不知如何選擇而感到徬徨?好不容易取得面試機會,卻在陌生的會議室中手心冒汗、心中充滿不安?「面試趣」創辦人陳致宏敏銳地察覺到這份焦慮,決心打破傳統人力銀行以企業端爲主的經營模式,打造一個以求職者爲核心,共同貢獻與受益、匯聚真實面試經驗的職場互助社羣。
從使用者需求出發的創業起點
陳致宏回到高雄成立公司,最初經營的是一個網路問答服務,卻在數據分析時發現,使用者最常搜尋的內容是面試經驗與薪資情報。「我自己求職時,也習慣先上網看別人的面試心得,代表這類需求非常強烈。」於是,他在短短三個月內相繼完成「面試趣」與「比薪水」兩個平臺的雛形,前者提供求職者交換實際面試經驗的平臺,後者則讓在職者分享交流,協助轉職者瞭解各行各業的公司評價、薪資與福利。
社會新鮮人透過「面試趣」平臺的真實經驗分享,能速掌握應面試重點。(攝影/Carter)
「比薪水」則受到在職中、或考慮轉職加薪的工作者們歡迎,兩者都是發揮社羣互助力量,協助用戶即時掌握職場動向,讓求職者在做選擇的時候能更有依據。
與人力銀行相比,「面試趣」更專注於求職者,採取「半公開」機制:使用者需實名註冊並分享自己的面試心得以獲取點數,才能閱讀他人的心得,而所有分享皆以匿名發表,保護用戶隱私。平臺並建立人工審覈制度,刪除謾罵、情緒性字眼與涉及個資的內容。「我們收過許多存證信函和律師函,但從未因資方壓力下架文章,甚至拒絕企業的『洗評價』合作提議,因爲真實性是平臺的生命。」陳致宏說。
專注「問題」是創業的隱形引擎
本身爲工程背景,一步步摸索行銷、財務、設計、文案等技能,從一人公司成長爲擁有百萬用戶的團隊,陳致宏始終秉持「帶着問題去找答案」的態度,克服創業初期的重重難關。
設計「分享換取觀看權限」的機制,鼓勵更多人上傳自己的求職心得。(攝影/Carter)
對他而言,專注解決問題是提升競爭力、培養跨領域能力的關鍵。他鼓勵學生透過實習觀察業界真實樣貌,「當你先找到問題,就會知道該學什麼,創業也一樣,市場會告訴你有哪些需求沒人解決,這纔是驅動跨領域學習的根本。」
陳致宏定期到學校演講及舉辦求職相關活動,協助畢業生找到就業方向。(圖片提供/面試趣)
從內容平臺進化到AI求職夥伴
陳致宏期許十年後的「面試趣」,不再只是面試經驗的資料庫,而是邁向「AI求職夥伴」的新定位。
他秉持「混亂中保持前進」的創業者心態,帶領團隊不斷成長,更導入AI技術,將臺積電等大企業的數千篇面試心得濃縮成重點提示。新推出的「工作吧!」平臺,讓求職者匿名詢問,企業即時回覆的方式,增進雙方的互動與信任,減少彼此的試錯成本。即將上線的「工作雷達」,則能幫助求職者被動監控網路職缺,一旦符合條件,系統即主動推送薪資行情、流動率與面試經驗等完整分析,既保護隱私,又讓求職者隨時掌握機會。
「面試趣」也有推出APP,讓求職者更即時掌握相關資訊。(攝影/Carter)
• 面試趣
• 比薪水
【完整內容請見《高雄畫刊》2025年No.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