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通電軍個資遭陸精準公佈 建立保護數位戰士安全機制 國防部責無旁貸
建立保護數位戰士安全機制,國防部責無旁貸。(圖 /Shutterstock/達志)
大陸國安部本17日指稱查獲臺灣資通電軍網絡攻擊滲透活動,並鎖定了4名臺灣資通電軍網路戰聯隊網路環境研析中心現役人員,甚至就連姓名、生日、職位、身分證字號都查獲。即使國防部嚴正否認,批評大陸此舉爲「指鹿爲馬」,無端拼湊指控。但臺北市議員侯漢廷質疑,國防部的迴應並未能消除外界的疑慮,反而凸顯了臺灣在網路安全防禦上的漏洞。國防部長顧立雄允諾,資通電軍應該比照國安局、情報局人員使用假名,並承諾未來將其納入《情工法》,但眼前最現實的是,這些已經曝光的軍官目前該如何被保護?纔是國防部必須立刻解決的問題。
國防部長顧立雄面對中國國安部公佈臺灣資通電軍官兵個資的官宣,第一時間強硬迴應,表示「真正的網攻、駭侵者是中國」,並指出歐美各國早已驗證,中國是全球網路攻擊的主要來源。
最令人擔憂的是,資通電軍官兵的個資已經被對岸充分掌握,但政府能否有充分能力對這些「隱藏的不對稱戰力」進行保護與保障,纔是重要的問題。民進黨政府是否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來保護這些身處前線的數位戰士?這場資訊戰,臺灣不能只是靠口號反擊,實際的防護機制更爲關鍵。
顧立雄允諾,資通電軍應該比照國安局、情報局人員使用假名,並承諾未來將其納入《情工法》。(中時資料庫)
中國大陸這次的行動,顯然已經超越了一般網攻範疇,直接進入「點名威脅」的階段,這不僅僅是心理戰,亦是赤裸裸的警告。從過去中國的情報戰策略來看,這樣的做法很可能不會是最後一次,甚至未來還可能波及更多臺灣軍事與政府單位的人員。
顧立雄雖然提出資通電軍應該比照國安局、情報局人員使用假名,並承諾未來將其納入《情工法》,但這些承諾能夠即時落實?現階段這些已經曝光的軍官又該如何被保護?國防部勢必立即面對這些生死攸關問題。
資通電軍設立初衷,就是爲了應對來自中國的網路威脅。這次事件暴露了一個重大問題,臺灣對於自身網軍的防護機制遠遠落後於對方的攻擊能力。大陸能夠精準鎖定資通電軍人員,並公佈完整個資,顯示對岸在情報戰上擁有極高的滲透力。
臺灣方面,在這場較量中顯得過於被動,從顧立雄的迴應,仍看不出具體的安全保護措施,這樣的強硬言論反而會讓人質疑民進黨政府是否只是在做表面功夫,而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
顧立雄在立法院答詢時支持資通電軍比照情報人員使用假名,已承認了現行制度的不足。但大衆也質疑,如果國防部早在資通電軍成立之初,就已經有完整的身分保護機制,中國大陸根本無法如此輕易地掌握並公佈人員資料。
對岸這項大動作讓國防部看到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也就是對岸已經將情報滲透到了極深的層次,但我方仍對於這些數位戰士保護不足,即使顧立雄願意接受立法院建議,推動改善機制,但民進黨政府如果只是每次都等到事情發生後才「亡羊補牢」,那麼資通電軍未來仍然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令人擔憂的後續效應,恐會嚴重影響未來的資通電軍招募。臺灣的軍事人力本來就面臨嚴重短缺不足,而資通電軍更是需要高度專業的資訊人才。如果軍人不僅要擔心戰時的安全,還要擔憂自己的個資是否會被對方公開、甚至終身受威脅,那麼未來誰還會願意投入這個領域?
顧立雄如果真的重視國家安全,就不能只是應對眼前的危機,而必須從長遠角度思考,如何讓資通電軍的人員在職期間受到完整保護,並且在退役後仍能獲得安全保障。
臺灣的網路戰已經不是「可能發生」的未來式,而是正在進行的現在式。中國大陸的威脅不只是傳統的軍事挑釁,而是全方位的滲透與威嚇。顧立雄身爲國防部長,必須展現的不只是言語上的強硬,而是要讓臺灣的資安戰力真正提升,並確保那些在數位戰場上奮戰的軍官不會成爲無法保護自己的「透明人」。資通電軍是臺灣國防的重要一環,政府必須確保他們能夠安心作戰,而不是隨時擔心自己成爲對方下個攻擊目標。
此次事件已爲民進黨政府敲響了警鐘,顧立雄的迴應雖然展現了強勢立場,但更重要的是,他接下來是否真的能夠落實相關舉措,讓臺灣的資安戰力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這場資訊戰,不能只靠言語交鋒,國防部應該要有更深遠的佈局,確保每一位前線的數位戰士都能夠獲得應有的保護,否則,臺灣的數位國防將始終處於劣勢,面對中國大陸的威脅也將顯得更加蒼白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