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臺股分析師看後市 AI、無人機 臺股多頭雙引擎
連幹文指出,臺股因AI跳躍式成長而脫胎換骨,此波AI成功得力於GPU(AI晶片)加上ChatGPT(LLM)大突破,輝達GPU在2023年出貨量爲140萬顆,2024年390萬顆,2025年預估將達到570萬顆。
隨着ChatGPT形成搶閱狂潮,伺服器算力需求大增,帶動臺積電、聯發科、廣達等重要AI供應鏈表現,AI軟體及硬體共同發展,推升營收、獲利繳出亮眼成績單,爲近年臺股投資主旋律。
連幹文舉例,除了個人透過AI加速日常任務處理,美國、英國等政府及企業都將其應用於行政管理,以及人機介面、醫療、生技等層面,整體來看AI投資發展並沒有因爲川普關稅、匯率戰影響,資本支出持續增加當中。
而AI目前仍是現在進行式,蘋果SIRI估營收2026年30億美元,10年內估達500億美元,例如小米人車家全生態圈,從手機、平板、穿戴裝置、AI眼鏡、電動車、智慧家電等無縫連動,手機是人車家全生態圈中控中心,可遙控家中智能設備,預期實體AI後續將延伸至自駕車、機器人、智慧城市、主權AI等應用。
此外,TESLA每年累積700車輛+750億英哩+5,600萬顆鏡頭的龐大數據,預估2026年下半年將有數百萬輛特斯拉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估計Robotaxi將是特斯拉股價另一爆發點,市場規模預測美國2025年約3.14億美元至2035年達365億美元;中國則由2025年約5,200萬美元,增加至2035年估445億美元,成長快速。
另針對無人機應用,2024年產業規模爲730億美元,預計至2030年約1,636億美元,2025~2030年間年複合成長率約14.3%。國防部釋出4萬架無人機採購案,產業掀搶標熱潮,其採購品項涵蓋偵察機、自殺無人機、小型中型無人機、固定翼與垂直起降機種,應用廣泛。同時軍備局規劃在2026~2027年將採購8,750架無人機,目標總量逾4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