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心理師:你的心靈不需要速效課程 而是穩定踏實的成長

示意圖/Ingimage

前陣子我新認識了一名網紅,名叫錫蘭,我會知道他,是因爲催眠訓練師的朋友,轉貼了他的YT長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

影片非常長,而且考證詳細,同時也引發許多人的恐慌、憤怒與議論,也有正在認真學習催眠助人的學生,對此表達擔憂,擔心身心靈課程是不是會用一些催眠或是NLP的技術,洗腦學員。

我創立明鏡催眠(前身叫對話式催眠)時,將催眠定義爲進出內外世界的橋樑,因此我認爲在思考身心靈課程到底有沒有必要存在、對學員是否真能帶來好處,以及催眠對人的危害時,需要同時從至少這兩個方向去思考。

首先我覺得錫蘭的影片之所以會引發很多人的共鳴,是因爲他指出三階段課程過度隱藏活動內容,以及刻意不提進行活動的目的,違反了知情同意的倫理規範。

如果你曾經參加過一些身心靈課程,可能會同意我的觀察,有一些講師在面對學員的好奇、困惑與質疑的時候,永遠只會要求:

「你相信就好」

「放下你的腦袋,那是一種阻礙」

「這是目前科學無法解釋的,因爲這來自超越人類的智慧。」

簡單來說,就是不解釋,同時要求學員無條件相信自己,或自己所宣揚的方式。

在過去20年來,蠻多身心靈課程都是以此方式做宣傳的,於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相當神秘。

我想這是讓許多人會對錫蘭影片有共鳴的一大因素,因爲即使不是三階段課程,類似的說法其實還是蠻常見的。

我在看錫蘭的影片時,身心都感受到強烈的不適,甚至需要中斷幾次才能看完,因爲裡面提到三階段課程的各種內容,都帶有喚起強烈情緒,甚至刻意引發參與者身心創傷的可能性。

例如透過信任感遊戲,來質問學員的人性觀,或是運用催化情緒的音樂,讓人回想起生命裡不愉快的經驗。

我認爲這是錫蘭影片推出後,在許多社交媒體引發議論的最主要原因:身心靈課程夠安全嗎?

我參加各式身心靈課程與培訓,發現這類課程在臺灣發展得非常好,但品質差異很大。

有些課程對於學員的隱私與安全非常看重,也有些課程採取疲勞轟炸,而且要求學員嚴格遵守所有規範。

身爲資深催眠訓練師,我對於課程的自我要求是:先確保學員的安全,然後纔講求效果。

例如帶領線上催眠的環節時,我會邀請學員開啓鏡頭,好讓我能夠根據他們的表情或身體姿勢變化,適度給予協助,同時在帶領經驗性的活動後,關心學員們反應。

如果是團體進行催眠或任何體驗性的活動,我會先思考確保安全的幾個方式,甚至安排助教協助,儘可能讓學員可以用安全的方式,來進行未知的體驗。

身爲探索成長課程的講師,我也避免強調學習催眠可以用無法察覺的方式影響他人,或是植入讓人無法拒絕的暗示。

除了這些都是常見的催眠誤解,最重要的是,這種行銷方式雖然可以給學習者帶來權威感,卻會對其他尚且不認識催眠的人散播恐懼感,而且這兩種宣傳方式,恰好都違反知情同意,以及安全優先的考量。

知情同意以及安全優先這兩個原則,是我認爲從外在現實來評估身心靈課程是否值得信任的兩大原則。

明鏡催眠是連接內外世界的橋樑,所以接下來我想繼續跟你聊聊,往內覺察的部分。

如果看完錫蘭影片後,你發現心中有一股強烈的情緒,也許是強烈的悲傷、擔憂、憤怒、或焦躁,而你其實沒有參加過所謂的三階段課程。

那麼我認爲這股情緒會是一個重要線索,是潛意識正試圖提醒你回到自己身上,看看是什麼讓自己有這麼強烈的情緒?

或許是因爲影片中的一些描述,讓你想起了重要親人曾經被欺騙的往事,或是勾起你曾經被他人背叛與傷害的痛苦,也或許你雖然沒有上過三階段課程,但曾經在其他課程裡,被同儕輕視或講師批評的經驗。

針對這些情緒的源頭去覺察與梳理,這些情緒才能真正得到平息,相反地如果只是把情感投射到我們根本沒有參加過的這個課程上,不只會讓情緒更混亂,長久來看,對自我保護與內在成長都沒有幫助。

我在觀看錫蘭影片時,可以明顯感受到幾個層次的不舒服:

所以我很有意識地在部分段落暫停,起身喝個水,活動一下身體,做幾個深呼吸,讓身心都恢復到穩定狀態後才繼續觀看。

同時我也順着自己的情緒起伏,問問自己:「我怎麼了?這些情緒在過去哪些生命經驗裡也出現過?」

透過深入覺察這些情緒線索,讓我能夠針對引發情緒的不同層次進行處理,陪伴自己重新回到身心安定裡。

看到這裡,我相信你已經發現了,有些身心靈課程或成長探索課程,對我們是可以帶來幫助的,決定會不會被洗腦的,其實不一定是這個老師使用了什麼技術,而是他設計課程時背後的心態。

甚至我們需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是什麼讓我這麼迫切在尋找一個速效的解決方式呢?我是在尋求情緒宣泄的出口,還是真正想解決自己的困擾?

尋求宣泄沒有不好,但這就未必需要付錢參加課程,而是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辦法,而如果是認真想陪伴自己改變,參加值得信任的課程,甚至找專業心理師做諮商,就是合理的決定了。

最後,身爲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我想與你分享幾個挑選課程的原則:

這五個原則同時兼顧內外世界兩個不同層次,知情同意、安全優先以及自我覺察。

在這個身心靈百花撩亂的時代,上課確實需要仔細挑選,畢竟我們上市場買蘋果都要挑了,爲什麼上課不需要呢?

同時,我們也值得相信一件事,再多的操弄或話術,只要我們能夠不貪快,願意尋求一條踏實平安的探索路徑,那麼即使進展比想像中得慢,卻一定可以抵達自身期待的終點。

祝福你,能夠平安踏實地成長與改變。

(本文經《幽樹的療愈客棧》授權,原文出處「你的心靈不需要速效課程,而是穩定踏實的成長」,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