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部分地質災害防治單位項目業績弄虛作假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隨機抽取地質勘查單位888家覈實信息,有245家單位存在問題,佔比27.6%。近日,自然資源部通報了2024年地質勘查和地質災害防治活動監督管理情況。通報顯示,部分地質災害防治單位項目業績或專業人員存在弄虛作假行爲。

西藏自治區監管發現,四川省地質環境調查研究中心2個項目、四川省西南大地集團有限公司1個項目、四川鑫陸零伍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1個項目存在弄虛作假行爲,已將其列入全國地質勘查行業監管服務平臺異常名錄。

重慶市監管發現,築爲未來集團有限公司部分技術人員職稱證書真實性存疑,整改期間未按要求提供存疑職稱證書佐證材料,該單位申請主動註銷資質。

廣西壯族自治區監管發現,廣西萬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施工負責人不屬於該公司繳納社保人員,存在允許其他單位以本單位的名義承攬地質災害防治業務的嫌疑,已列入異常名錄。

據通報,存在問題的245家單位中,已完成整改的190家,註銷地質災害防治資質證書的15家,列入異常名錄的8家,註銷監管服務平臺企業信息的10家,正在整改的22家。

在發現的問題中,此次通報還提到,部分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處置違法行爲不及時。

例如,福建立春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在申請資質時,提供的技術人員社保繳納證明和項目業績證明,存在僞造行爲,沒有得到及時處置,造成該3家單位變更註冊地逃避查處。

此外,個別省份隨機抽取的地質勘查單位,因提前申請註銷監管服務平臺信息或主動提出註銷地災防治資質,而未進行現場覈實,導致監管工作不到位、抽取單位數量不符合抽查比例要求。

通報指出,在抓好屬地管理方面,下一步將嚴格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防治單位資質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認真調查取證,嚴肅查處問責,杜絕以信用懲戒代替行政處罰,以註銷資質代替撤銷、吊銷資質。抓好監管制度建設,充分調動和發揮市縣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加強全程跟蹤督導,確保問題整改到位,同時,進一步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優化管理流程,對違法違規行爲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