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號性能不輸英、義教練機

2023年國造AT-3高教機進行空中分列式。(張鎧乙攝)

AT-3的角色不僅限於訓練,它還是空軍「雷虎小組」特技飛行表演的重要機種。自1980年代起,雷虎小組以AT-3取代F-5E進行表演,憑藉良好的操控性與低運行成本,使表演飛行更靈活、更頻繁。AT-3的紅白藍塗裝與低空隊形飛行,成爲航展的亮點之一。

此外,在F-16服役之前,維護臺灣沿海安全的巡邏工作,曾一度落在AT-3身上。前文在說到A-3雷鳴號時,說過海軍確實想過有自己的岸基打擊中隊,之後這一提案改成空軍撥出20架AT-3,成立「空軍第35羚羊夜攻中隊」的方式實現。羚羊中隊的AT-3改成草綠迷彩,配以炸彈、小牛飛彈與多管火箭巢,在敵人攻擊灘岸時,以密接火力阻退敵人。

不過,這些AT-3並沒有經過航電改裝,所以羚羊中隊的行動大多數都沒有儀器協助,所以能提供的支援相對有限。在空軍獲得F-16,有弓射手莢艙這些專業的光學/紅外感測器後,羚羊中隊就解編了,所有AT-3迴歸岡山空軍官校,繼續擔任教練機工作。

AT-3屬於次音速高級噴射教練機,與義大利李奧那多 MB-339、英國BAE鷹式、捷克L-39信天翁屬同級別機種。相比之下,AT-3雖在速度上不及BAE鷹式,但在維修成本、耐用性與操作簡易性方面都表現更好,所以曾傳出國際上有潛在買家,希望購買AT-3。只是該消息傳出時,AT-3早已停產,廠房也都忙着IDF的生產工作,也就沒有下文。

隨着飛行員訓練需求升級,以及勇鷹高教機於2020年代陸續服役,AT-3逐步退下第一線。2024年,空軍舉行隆重除役儀式,向這款陪伴四十年、培養逾千名飛官的教練機致敬。部分機體將移交博物館與學術機構保存,成爲航太教育與歷史展示的重要資產。

AT-3自強號的退役,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也代表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勇鷹承接任務,繼續守護臺灣藍天;而AT-3的技術與精神,則將持續影響臺灣航太產業的未來發展。(五之三: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