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黨票源流失 參政黨崛起
熱門話題
日本首相石破茂(自民黨總裁)在艱困時刻掌權,雖然一圓多年夢想,卻無法擴大自民黨的支持基礎,隨着保守派票源流失,石破終因內有米價高漲等通膨問題,外有川普的對等關稅施壓,在參院選舉又慘遭滑鐵盧。
2023年底,自民黨內派閥爆出政治獻金醜聞,時任首相岸田文雄的領導威信重傷,最後被迫解散派閥,並在去年8月宣佈放棄連任。而無派系的石破第5度挑戰大位,終於在9月底當選自民黨總裁,10月1日在臨時國會被選爲首相。
但石破當上首相後,決定在去年10月底舉行衆院大選,結果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自公聯盟」席次未過半,石破雖留任首相,兩黨聯盟已淪爲「少數執政黨」,面臨朝小野大困局。參院選舉令其雪上加霜。
石破似乎對分享權力戒心頗重,錯失擴大支持基礎的機會,與他競逐總裁大位的前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便與石破政權保持距離。高市是大右派,並自詡爲前首相安倍晉三路線的接班人。而安倍於2022年7月遇刺身亡後,黨內右翼逐漸分裂,讓極右民粹主義政黨「參政黨」漁翁得利。
此次參院選舉,比例代表席次50席,自民黨保守繫有7名候選人,卻僅1人當選,相較於6年前保守係獲得逾132萬票,這次7名候選人拿到63萬票,只有6年前的47.5%。與3年前的參院選舉相比,自公聯盟流失了640萬票,同屬中間偏右的「國民民主黨」則得票倍增,參政黨更成長逾4倍。
石破已免不了遭黨內逼宮,但即便自民黨改選總裁,朝小野大的局面不變。而石破錶態續任首相,賭的便是,在野各黨派在憲法、安保、能源等政策上存在分歧,結盟難度大,否則去年衆院選舉後,在野黨派就可組成聯合政府了。
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可能提內閣不信任案,但若石破因此解散衆院提前大選,最有利的是聲勢正旺的參政黨,這會讓立憲黨投鼠忌器。參政黨目前在衆院僅有3席,而該黨黨魁神谷宗幣已放話,要在下屆衆院選舉拿下50席,然後與除共產黨之外的其他在野黨聯合組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