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機器人提速:張一鳴督戰具身智能
日前,消息稱字節跳動(以下簡稱“字節”)旗下核心AI部門Seed團隊宣佈啓動全球招募,包括機器人產品負責人、工程技術負責人及具身智能大模型負責人三大“一號位”。
此次招募緊接字節機器人團隊原負責人孔濤6月初離職,被業內視爲字節加碼機器人全棧能力佈局的關鍵信號。
遲到的巨頭“補課”
“與創業公司相比,我們對大模型機會的敏感度明顯不足。”字節CEO樑汝波在2024年全員會上的反思揭示了佈局滯後的根源。
百度(BIDU/09888)早在2013年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2019年首發文心大模型,2024年自動駕駛業務“蘿蔔快跑”已商業化落地;阿里巴巴(BABA/09988)2025財年將AI列爲增長引擎,並宣佈未來三年投入超3800億元建設雲與AI硬件基礎設施,截至今年4月底,其通義系列開源模型超200款,衍生模型達10萬量級。
相比之下,字節的AI核心部門Seed直到2023年才成立,2024年通過合併字節AI Lab完成技術中臺整合。
根據新招崗位職責描述,字節正欲搭建機器人領域“鐵三角”。其中機器人產品負責人需打通硬件研發與場景落地,確保機器人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全流程暢通;工程技術負責人需建立標準化機器人工程體系,降低研發試錯成本;具身智能大模型負責人聚焦多模態感知、強化學習策略優化等算法攻堅,推動AI模型與物理世界交互——這正是行業公認的技術制高點。
目前,Seed團隊已集結豪華陣容。聯席負責人吳永輝(前Google DeepMind研究副總裁)與朱文佳(前百度搜索部主任架構師)分別主導基礎研究與應用落地,直接向樑汝波彙報。2024年,Seed團隊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團隊超200人,預計2025年擴至300人以上。
更關鍵的是組織創新,2024年4月,Seed團隊在香港成立 Spring Insight (HK) Limited,控股6家內地科技公司(如北京青陽智維、深圳青陽智維等),覆蓋視頻生成模型Seedance 1.0、AIGC平臺爐米、智能耳機等硬件研發。
張一鳴的AGI宏圖與資源傾斜
字節創始人張一鳴自2024年下半年開始,便頻繁往返北京與新加坡,定期參與Seed技術覆盤會,並“深入到算法細節提問”。
其督戰背後是兩大戰略訴求。
一是此前公佈的AGI研究計劃“Seed Edge”,計劃探索通用智能新路徑,追求智能上限,並尋找突破當前大模型純軟件侷限的方法。二是探求生態協同,Seed研發的豆包大模型已支持豆包、釦子等50餘個字節系應用,機器人將成爲AI落地的物理入口。
爲了達成戰略訴求,Seed可以說是將資金彈藥與人才軍備競賽進行到了極致。在各大招聘平臺上接連推出專項人才計劃“Top Seed”與“筋斗雲”人才計劃,以百萬元年薪爭奪頂尖研究者。對比阿里宣佈三年投入3800億元建設AI基礎設施,字節雖未披露具體數字,但香港公司架構與研發團隊規模已顯露決心。
“AI競爭只是馬拉松的前500米。”樑汝波在火山引擎春季FORCE原動力大會上,以比喻暗示長線戰略思維。儘管字節入場稍晚,但Seed團隊的雙負責人架構、獨立公司實體與創始人深度參與,正試圖以“資源密度”換取“技術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