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害疼痛煩躁 中醫按摩3穴位自救:找「三陰交」調經止痛

▲子宮肌瘤造成的疼痛讓許多女性不適,中醫建議可透過按壓穴位等自救方式改善症狀。(圖/CFP)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許多女性患有子宮肌瘤,雖多屬良性,惡化成癌症的機率有限,但症狀若嚴重,發作起來仍難受。對此,中醫師詹景琦指出,如肌瘤不大或暫時不急着懷孕,中醫提供溫和的調理方式,協助女性與肌瘤和平共處,日常可透過按壓三陰交、 關元穴、血海穴等3穴位緩解不適,也可喝山楂陳皮茶等茶飲保護子宮。

詹景琦在臉書粉專「詹景琦 中醫師」寫道,中醫治療子宮肌瘤依體質而異,常見3類型,若屬氣滯血瘀型的女性,經血暗紅、有血塊,常伴隨胸悶、急躁,會以活血化瘀爲主,可透過桃紅四物湯疏通氣血;如屬痰溼型,體重偏重、白帶偏多,且舌頭肥大帶齒痕,可用二陳湯、蒼附導痰丸健脾祛溼;對於肝鬱脾虛型,常見情緒低落、經期紊亂及疲倦,會以柴胡疏肝散搭配歸脾湯,有助穩定情緒並補氣血。

除內服藥物,日常也可透過穴位按摩緩解不適,每天3至5分鐘即可改善:

●三陰交(小腿內側,腳踝往上三指)。調經止痛、補腎氣,適合日常保養。

●關元穴(肚臍下四指)。有助強化子宮能量。

●血海穴(大腿內側,膝蓋上方)。能活血化瘀,適合瘀血體質。

此外,食療亦爲輔助方式之一,搭配以下茶飲,可溫和支持子宮健康:

●玫瑰洛神茶。具有疏肝解鬱作用,適合情緒壓力大的女性。

●山楂陳皮茶。能促進消化、排出溼氣,改善痰溼體質。

●丹蔘紅棗茶。可活血補氣,幫助調理體質。

詹景琦並提醒生活習慣的重要性。他指出,子宮是需要「下班休息」的器官,女性應避免熬夜,可助荷爾蒙維持平衡,而適度運動則可透過流汗,有效排出體內溼氣,另應保持愉快心情,笑口常開,將能減少肝氣鬱結帶來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