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依法徵地 “三聯”協作強效能

今年6月25日是第35個“全國土地日”,主題爲“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6月23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舉行慶祝建黨104週年暨第35個“全國土地日”普法宣傳活動,拉開了淄博市“全國土地日”系列宣傳活動的序幕。

在土地資源管理的大棋盤上,土地徵收是關鍵落子。近年來,市國土資源保障中心深化部門聯動,規範徵收流程,以依法行政爲核心,將土地徵收法規政策學習宣貫作爲重點工作,用“學、宣、導”三步棋,把政策轉化爲基層工作者的能力,變成羣衆心中的明白賬。

“以前,遇到複雜的徵地程序和最新頒佈的法律法規總怕哪個環節沒吃透。現在定期舉辦的培訓會,大家帶着區縣的實際案例掰開了講,連補償標準測算的小數點都摳得明明白白。”參與培訓的徵收員表示。在今年2月舉辦的全市培訓會上,各區縣的業務骨幹輪番上陣,從附着物補償糾紛調解技巧,到批後監管的數字化流程,用“實戰教案”替代了傳統說教。互動環節裡,老徵收員分享的工作經驗,讓不少年輕同事直呼“乾貨滿滿”。

自今年3月份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方微信公衆號上線“國土保障知識小課堂——土地徵收普法小課堂”,聚焦土地徵收程序,通過通俗易懂的形式,傳達權威、精準、實用的土地徵收政策知識,擴大政策知曉度和覆蓋面,讓公衆隨時隨地便捷瞭解政策。

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需要面對面的溫度。在沂源縣南魯山鎮的宣講現場,村民張大姐攥着剛發的政策手冊追問:“俺家果園的櫻桃樹咋補償?”市國土資源保障中心業務骨幹老陳蹲在地頭上,對照最新補償標準逐條解釋,還掏出手機打開測算小程序演示。這樣的“巡迴宣講”,已走過4個區縣,累計培訓基層幹部320人次。

在制度創新上,四部門的聯動機制讓土地徵收跑出“加速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緊密協作,在全省範圍內率先構建起職責清晰、運作有序的部門聯動工作機制。該機制明確了各部門在土地徵收過程中的具體職責分工與協作流程,重點強化了各環節的溝通銜接與協同聯動。市國土資源保障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淄博市在全省率先創新性地建立了覆蓋徵地全流程的“批前聯合審覈、批中協同辦理、批後聯合監督”的“三聯”運作模式。這一機制的構建,開創了省內此類系統性協作機制建設先例,提升了淄博市土地徵收工作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務效能。

同時,積極推進“陽光徵地”,在村務公開欄和政務網站發佈徵地信息,保障農民知情權與參與權。每三年至少調整一次補償標準,確保補償公平合理。嚴格執行徵地預存款機制,杜絕拖欠截留,及時足額發放補償款。同時,暢通信訪渠道,依法解決羣衆合理訴求。

嚴守耕地紅線,是刻不容緩的時代使命。在淄博,每一寸土地的流轉,都遵循耕地保護要求,化作築牢耕地紅線的堅固基石,爲城鄉共榮提供了堅實支撐。

魯網淄博新聞熱線:0533-3811076

責任編輯:劉宗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