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榮泰:大幅增加電網穩定 逐步邁向低碳能源轉型目標

卓榮泰強調,臺電公司也保證其多家電廠的重大發電機組工程未來皆能如期上路,再加上民營電廠(IPP)投入,即便面對2030至2032年間AI、高科技與半導體產業所帶來的高用電成長需求,全臺電力仍可穩定供應無虞。

卓榮泰強調,能源穩定供應是政府的責任,不論是高雄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臺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及桃園觀塘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都爲臺灣邁向低碳能源轉型建立里程碑,期盼未來第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程能夠順利進行。

卓榮泰指出,臺電大潭電廠此次新增的3部燃氣復循環機組,運用先進技術,在發電量增加的同時,空污排放總量不會增加;同時,今年10月底最新的7號機將加入商轉,未來足以供應北北基桃將近1,000萬人的工業、民生用電需求,此外,三接天然氣搭配大潭電廠3部新機組,將可以從臺中廠及觀塘廠兩個氣源,海陸雙管來供氣,大幅增加電網的穩定。

卓榮泰表示,臺灣已啓動第二次能源轉型,除了發展多元綠能,更在深度節能、科技儲能及電網安全等方面取得實質進展。目前再生能源佔比已達14.6%,預計2026年可達20%,並持續向上增加;同時,也逐步降低燃煤比例,並持續維持燃氣供應在穩定狀態下發展,因此近年來,臺電的空污排放量已大幅降低7成,電力排碳係數也逐年降低中。

卓榮泰說,17日之後,臺灣就是一個沒有核能發電的國家。而對於立法院近日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他表示,凡經立法院充分討論,且經民主程序表決通過的法案,只要不違憲、不違法,且對政府施政不會造成窒礙難行之疑慮,行政院都予以尊重。但關於核二廠或核三廠核電機組是否重啓,仍須端視其是否具備重啓條件,並經周延的安全檢查,而政府也有責任確保國人及在覈電廠工作同仁的安全。

卓榮泰表示,《核管法》修正通過後,接下來將着手研擬安全檢查程序,並研議如何或何時展開安全檢查,而這些工作都必須符合「核廢有解」、「核安無虞」及「社會共識」三項原則。行政院的工作就是做好所有必要條件,等待條件成熟及民意支持後,就會在政策上做更多的考量,以確保全臺各地供電安全、民心穩定。

卓榮泰指出,臺電公司已保證核三廠2號機除役工作已安全順利進行中,未來大潭電廠供氣滿載後,將能取代核三廠2號機對臺灣整體供電的需求量,同時高雄大林電廠、興達電廠、苗栗通霄電廠、臺中電廠、桃園大潭電廠,以及基隆協和電廠的重大發電機組工程都能如期上路,再加上民營電廠(IPP)投入,即便面對2030至2032年間AI、高科技與半導體產業所帶來的高用電成長需求,全臺電力仍可穩定供應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