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6名大學生溺亡事故 誰爲脆弱的格柵板負責?
東北大學6名大三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公司一選礦廠參觀學習過程中,墜落浮選槽溺亡,社會悲痛、震驚。
23日晚,東北大學一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學生告訴媒體記者,他其曾去過事發選礦廠,浮選區員工大約有二三十人,參觀時學生和老師的人數比浮選車間員工還要多。而事故直指的墜落格柵板,學生表示,如果7個人站在上面,板可能承受不住。
今年2月,涉事企業曾發文稱,浮選車間完成了“格柵板更換”,並實現了2024年安全“零事故”。那安全防線崩塌的原因究竟在哪兒?作爲礦選廠的核心設備,浮選槽被劃分爲甲級防爆區。格柵板的材質選用、安裝施工,應該有嚴格標準。高危生產區域的參觀環節又是否進行過風險評估?
同樣在被追問的還有校方,學校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遇難者是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學生。實習要求該專業大三升大四學生約五六十名同學全員參與,與畢業要求掛鉤。那麼如此重要的參觀,學校組織安排是否盡到了應盡的責任?對於明顯是危險區域的參觀學習,是否做到了足夠的安全措施?悲劇中暴露出來的安全漏洞,又該用何種方式來彌補?
一塊脫落的格柵板,吞噬了六條年輕生命。安全只有從"口號"轉化爲"標準"並執行,才能避免悲劇重演。畢竟生命沒有試錯機會。
編輯: 阮麗
責編: 周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