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逢甘院士百年誕辰紀念展在京開幕
本報記者 馬 俊近年來中國航天能夠不斷創造輝煌,離不開中國在空氣動力學領域的深厚積累,而這其中有着中國空氣動力學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著名空氣動力學專家莊逢甘院士的突出貢獻。2月27日上午,“御風執矩量天穹——莊逢甘百年誕辰紀念展”在中國科學家博物館正式開幕,多位中國航天界重量級人士在開幕式上回顧了與莊逢甘院士共事的寶貴經歷。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莊逢甘院士畢生致力於空氣動力學研究,是我國空氣動力學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1947-1950年期間,莊逢甘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航空工程和數學專業學習,獲得博士學位並被聘爲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學者。新中國成立後,他毅然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難,衝破美國的重重阻撓,帶着滿箱的書籍資料和振興中華的滿懷熱情投身新中國建設。在錢學森直接領導下,莊逢甘親手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大型空氣動力研究和試驗基地(現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領導建成了當時亞洲最大的空氣動力學試驗基地(現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至今仍讓中國航天人難忘的是,當年在我國自主研發的導彈三次試驗失敗後,莊逢甘率領的團隊成功突破了被錢學森形容爲“淮海戰役”的導彈彈頭再入氣動、防熱研究難題。而這只是莊逢甘在中國航天領域突出成就的一個縮影。半個世紀以來,莊逢甘出色地領導了戰略導彈、戰術導彈、返回式衛星、載人飛船等氣動科研攻關,解決了氣動力、氣動熱、氣動物理等大量的科學難題,推動了空氣動力學基礎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作爲航天技術專家,他參與了以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爲代表的國家重大工程規劃論證和航天技術發展戰略研究,主持開展了我國航天遙感技術發展規劃論證和實施,積極倡導並有效推動了我國臨近空間高超聲速技術的研究和發展,爲我國航天事業、國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在開幕式上,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賀軍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特級航天員楊利偉等航天界人士共同回顧了莊院士的家國情懷、與之共事的點點滴滴以及他的育人風範。楊利偉稱,“在與莊院士的交流中,他和藹的笑容、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態度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想,如果將中國載人航天比作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那麼莊院士譜寫的氣動篇章無疑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院長鬍梅曉在之後的座談會上表示,作爲航天氣動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莊院士指出“氣動設備是基礎、試驗是重點、計算是關鍵、創新是核心”技術發展原則和“求真務實、自主創新”院訓。如今該院堅守原則、秉承院訓,不斷髮展數值計算、風洞試驗和飛行試驗三大氣動研究手段,努力踐行航天飛行器“氣動先行官”使命責任,培育發展出特種飛行器產業,形成以守正創新爲核心,以氣動和特種飛行器爲戰略主線的高質量主業格局,持續爲國家航天與國防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