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大立:機械業接單不一 工具機景氣等明年

臺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右五)、論壇籌備會主任委員胡永進(右四)、機械公會榮譽理事長柯拔希(左三)21日出席80週年國際高峰論壇,與專題演講專家及學者同臺。圖/臺灣機械工業公會提供

臺灣工具機近年出口值統計

機械業身處關稅及匯率升值兩大議題衝擊的海嘯第一排,尤其工具機業受創最嚴重。臺灣機械工業公會21日舉行80週年國際高峰論壇,爲機械業把脈,與會產學研專家認爲,全球供應鏈重組,AI、機器人、淨零減排、半導體及無人機等領域,都是機械者可着墨的新商機。

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表示,機械產業各領域目前接單情況不一,塑橡膠機業者反應今年參加德國杜塞道夫剛落幕的國際塑橡膠機展,接單雖不如以往但獲訂單,最差的時候已過。電子設備及檢量測設備業者訂單穩定,主因是半導體業及其他產業有汰舊換新需求,紡織、製鞋及包裝等產業機械佔比較低,影響不大。

不過莊大立透露,工具機業目前普遍未接獲代理商大單,僅規模較少的工具機廠獲散單;他認爲今年工具機產業景氣及需求好轉機率不大,景氣要看明年,希望各產業對設備需求帶動工具機訂單成長。

機械公會舉辦創會80週年國際高峰論壇,系以臺灣機械產業未來機會與挑戰爲主題,邀請國內外產學研專家,針對AI、工業機器人、數位轉型、半導體應用、國防航太、淨零轉型與人才培育等七大議題進行專題演講,爲深受匯率及對等關稅兩大沖擊的臺灣機械產業,尋求未來發展的新契機及方向。

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暨智慧機械科技中心執行長張禎元表示,受歐洲戰事、通貨膨脹影響,主要市場投資趨於保守。工具機及重型設備等資本財需求趨緩,新訂單成長放慢。成本壓力加劇、壓縮機械產業利潤空間,關稅與匯率,衝擊接單與利潤。

張禎元指出,全球供應鏈重組,是危機也是轉機,隨着中美貿易戰、地緣風險升溫、歐美日大廠逐步去中化,調整採購與產線佈局,臺灣機械廠品質穩定、交期彈性、供應鏈完整等面向,具備中高階設備替代中國製品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