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照護型老年人日託所建設與服務指南將實施

爲提升上海市老年人日間照護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滿足失能、半失能、認知障礙及高齡老年人的照護需求,市民政局制定了《專業照護型老年人日託所建設與服務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並將於2025年3月1日正式實施。

該《指南》爲本市專業照護型老年人日託所的建設、服務、管理及持續改進提供了詳細指導,旨在爲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專業、舒適的日間照護服務。詳見↓

●背景與意義

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失能、半失能及認知障礙老年人的照護需求日益增長。傳統的社區養老服務已難以滿足這些老年人的專業化照護需求。爲此,上海市民政局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了《指南》,旨在通過規範日託所的建設和服務標準,提升照護服務的專業化水平,確保老年人能夠在社區中獲得高質量的日間照護服務。

●主要內容

建設標準

《指南》明確了日託所的建設要求,包括建築面積、功能區域劃分、基礎設施配置等。單獨設置的日間照護設施建築面積不低於200平方米,託位數不少於10張。日託所應設置接待區、健康監測區、專業照護區、文化娛樂活動區、心理疏導區、休息區、就餐區等功能區域,並根據實際需求配置互聯網診療區、備餐區、浴室等輔助設施。

服務內容

《指南》詳細規定了日託所應提供的服務內容,涵蓋個人照護、保健康復、認知障礙干預、助餐、休閒娛樂、心理慰藉、午間休息、安全健康宣教、家庭支持、接送、轉介等。特別是針對失能、半失能及認知障礙老年人,提供了個性化的照護服務,如助浴、康復訓練、認知障礙干預等。

管理要求

《指南》要求日託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確服務提供、質量控制、安全應急等內容。機構需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響應。同時,日託所應依託市、區民政局的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化和信用管理。

持續改進

《指南》強調日託所應定期開展自我評價和服務質量監測,及時發現問題並改進。機構需建立投訴平臺,暢通投訴渠道,並通過滿意度問卷調查等方式,持續提升服務質量。

●亮點與創新

專業化服務

《指南》特別強調服務的專業性,要求日託所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專業人員提供服務,特別是針對失能、半失能及認知障礙老年人的照護服務,確保老年人能夠獲得專業的康復訓練、認知障礙干預等服務。

智能化設施

《指南》鼓勵日託所採用智能化設施設備,如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紅外線感應報警等,加強老年人的日常看護,特別是防走失、防跌倒等安全防護措施。

個性化照護

《指南》提出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如助浴、理髮、衣物洗滌等,確保老年人在日託所中能夠享受到舒適、貼心的照護服務。

●實施與展望

《指南》的實施將進一步提升本市老年人日間照護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推動社區養老服務向精細化、個性化方向發展。未來,上海市民政局將繼續加強對日託所的監督和指導,確保《指南》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爲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的日間照護服務。

通過《指南》的實施,本市將逐步構建起覆蓋全面、功能完善、服務專業的老年人日間照護體系,助力老年人安享晚年,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