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機制+大數據”築牢淨空安全屏障

法治日報記者 馬豔 法治日報實習生 陳曉霞 法治日報通訊員 唐萍霞

近年來,低空經濟發展迅速,民用無人機“黑飛”導致擾亂航空秩序、威脅公衆安全等案事件時有發生,對機場航空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機場公安局瞭解到,近年來,廣西機場公安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聚焦無人機偵測難、反制難等突出問題,創新運用“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全面提升機場淨空保護區無人機防控能力,爲航空安全築牢安全屏障。

堅持羣策羣力破解發現難

“無人機在淨空區升空可能導致空難,不能私自飛無人機,發現別人在淨空區飛無人機時,要及時勸阻或報警……”6月底,南寧市江南區一家學校組織學生來到禁飛區警示標示牌前,向學生宣講相關規定,動員學生抵制無人機“黑飛”擾航行爲。

無人機升空容易、隱蔽性強,尤其夜間易與民航飛機、星星等混淆,給人工發現和識別帶來諸多困難。爲破解這一難題,廣西機場公安主動想法子、探路子,堅持羣策羣力,集思廣益構建“人防+羣防+技防”立體偵測預警反制體系。

相信羣衆,依靠羣衆。羣防羣治在破解“發現難”中具有重要作用。基於無人機起降階段相對容易被發現的特點,廣西機場公安推動廣西8個機場出臺禁飛區“低慢小”升空物違法違規飛行舉報獎勵辦法,發動機場周邊羣衆舉報違法飛行行爲。同時,在禁飛區設立300多塊宣傳警示牌,並通過日常走訪、發放張貼宣傳資料兩萬多份,廣泛開展機場淨空安全宣傳,發動羣衆監督和舉報。

2023年11月,施某舉報南寧吳圩國際機場附近某單位有人飛無人機。廣西機場公安局當即覈查處置,對違規飛行者給予處罰,舉報人施某也得到獎勵。近年來,廣西機場公安收到6條羣衆舉報線索,均得到有效處置。

在技術層面,廣西機場公安推動機場配備雷達、光電頻譜組合偵測設備,系統實時預警;開通民航無人機擾航警情繫統實時管控,提升對無人機的探測能力。針對夜間識別難題,多次開展夜間偵查實驗,總結出夜間辨別無人機的技戰法,同步加強觀察哨數字望遠鏡和肉眼識別無人機訓練,提升夜間發現能力,有力維護了機場正常運營生產秩序。

建強專業隊伍攻克反制難

機場淨空區域電磁環境複雜,空域環境要求高,攔截無人機容易造成次生傷害,無人機反制需兼顧航空與地面安全。廣西機場公安積極構建專業處置體系,建強專業反制隊伍,打造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反制樣板。

記者瞭解到,廣西機場公安與科技公司組建聯合處置無人機專業力量,並邀請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低空安全研究中心專家到場指導,開展法律法規、基礎原理知識、飛行技巧、偵測反制設備實戰應用培訓,進行多類別的無人機偵測試驗,不斷積累經驗。同時,以機場應急綜合演練爲契機,聯合機場、空管等單位修訂《機場無人機擾襲案事件處置程序》,在重大勤務期間成立聯合防控工作組加強巡防,確保隨時發現、及時處置。

開展實戰訓練演練是提升專業隊伍能力的關鍵。廣西機場公安聯合多部門開展大型無人機“紅藍對抗”演練,模擬無人機非法入侵機場淨空區場景,從偵測預警到反制攔截全程演練,嚴格的實訓實練,使無人機反制力量的專業水平得到提升。

2024年2月,盧某攜帶孩子在某機場附近操作無人機。該機場無人機反制力量發現情況後,迅速妥善處置,及時消除隱患,涉事家長被依法處罰。

強化風險防控打造新高地

今年7月,廣西機場公安牽頭聯合南寧吳圩國際機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低空安全研究中心、民航廣西空管分局、某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組建南寧機場淨空保護區無人機防控聯合工作室。該工作室開發使用的一體化探測平臺,通過整合可視化指揮調度平臺,實現全區機場有效聯動,形成機場淨空保護區無人機防控綜合態勢“一張圖”,提升了整體實戰能力。

爲推動防控能力升級,廣西機場公安把握科技興警的戰略契機,持續深化無人機防控體系建設,打造無人機防控技術新高地,推動在南寧試點應用,加快形成可複製的“廣西樣板”。

善學善成,活學活用。廣西機場公安還積極借鑑先進經驗,先後赴北京、浙江、江蘇、深圳等地考察學習無人機防控工作成功經驗,瞭解掌握前沿技術,及時加以消化吸收,結合廣西機場的實際抓好落地應用,着力打造廣西機場淨空保護區無人機防控技術新高地。

據介紹,廣西機場公安將持續鞏固無人機防控成果,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強化無人機風險防控能力,推動廣西機場淨空保護區無人機防控工作高質量發展,爲航空運行安全和羣衆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