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小錢批作業當老闆都要買DeepSeek課?警惕以擁抱新技術爲名販賣焦慮

北京日報記者 袁璐

1月20日,國產大模型DeepSeek橫空出世,震撼科技圈和投資市場。新技術概念爆火,付費培訓課更熱,春節假期後,各類DeepSeek付費課程在網絡上鋪天蓋地,更有知識付費博主以“用DeepSeek賺小錢”爲題,4天內就輕鬆賣課近20萬元。這背後,既有市場需求推動因素,也有部分人士藉此投機,幹起“割韭菜”的把戲。

知識博主火速入局付費社羣

“2025開年真的是魔幻。”在朋友圈,知識博主老徐有些得意地說,自己最近搞了個“用DeepSeek賺小錢”的社羣,沒想到4天竟然有近4000人付費加入,收入近20萬元。

2月7日,記者登錄某知識付費社羣平臺,看到老徐推出的《用DeepSeek實戰高效賺小錢》已登頂平臺財富榜第一,付費成員超6000名,入羣付費價格也從52元一路漲到62元,按最低售價估算,收入已超31萬元。

除付費社羣外,小紅書上也涌現了大量與DeepSeek有關的付費課程,售價從幾毛錢到幾百元不等。這其中,既有主攻技術的,如“教本地部署,1秒響應”“提示詞AI指令合集”;也有具體應用,如“DeepSeek玩轉英語作文批改”“用DeepSeek做自媒體,0粉絲起號接廣告”。

頗爲奇怪的是,賣課的賬號中,大部分活躍時間並不長,有的甚至專爲售賣DeepSeek課程設立。記者看到,一款名爲“全網首發100條DeepSeek提示詞”的教程,售價爲39.99元,截至發稿已有2019人購買,教程收入預估超8萬元。但該賬號在小紅書上活躍僅5天,所發佈的筆記只有11條,且全部與DeepSeek有關。

名爲教技術實則製造焦慮

“未來所有做生意和造富的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不學AI一定會被淘汰!”2月6日深夜十一點半,博主“越來”仍在直播間推銷着自己的付費“DeepSeek老闆AI獲客速成班”。在她的口中,AI是實體店老闆的必修課。

製造焦慮,正成爲賣課方推銷付費課程的一大手段。“普通人逆天改命最後機會”“認知差是最大紅利”“這一波絕對是個國運級財富風口”……多個短視頻平臺上,博主們不遺餘力地鼓吹購買自己的DeepSeek課程就能賺快錢、發大財。

記者也以29.9元購買了一份《普通人利用DeepSeek賺錢》的課程,裡面寫到賺錢的重要路徑之一就是“收割AI焦慮稅”,並傳授一系列直播話術,如“不懂AI的人,正在被時代拋棄”“某大廠裁員50%內容崗,AI替代率超預期”等。

買課後的用戶實際體驗如何?記者看到,以“賺錢”“速成”爲噱頭的課程,被用戶頻頻投訴,不少人留言稱“課程沒有實質上的幫助,很雞肋”“講師態度敷衍,發幾個問題忽悠了事,實操基本沒教”。

“這販賣的不是知識,也不是能力,而是一種焦慮。”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劉嘉表示,這類課程反而會讓普通人對新技術產生一種恐懼感,並不利於大家真正擁抱新技術。

課程套路多平臺監管待完善

從ChatGPT、Sora,再到DeepSeek,每一輪AI爆款技術工具的涌現,都伴隨着“賣課”話題走紅。一位知識付費博主就透露,此輪DeepSeek培訓課井噴,跟Sora爆紅時AI課熱賣的套路如出一轍,不同課程背後活躍的經常是同一批人,“甚至直接拿過去的課包改個名就上架。”

在調查中,記者也購買了多個“DeepSeek高效使用教程”,發現部分教程注水嚴重,還有大量與Kimi、豆包、文心一言等其他大模型有關的內容,更像是AI知識“大雜燴”。

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套路,還衍生出“低價引流再二次收割”的黑灰產業鏈。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網上熱銷的部分AI課,售價很低,只需0.99元甚至0.09元,目的是將觀衆從直播間吸引到微信羣或其他私域羣中,再推薦數千元乃至上萬元的AI課程或AI工具。

除了質量良莠不齊,記者也注意到,部分平臺對知識付費課程有關講師的資質審覈及備案的管理也存在問題。對此,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認爲,監管部門需要細化知識付費課程相關界定標準與懲處細則,通過強化日常監督檢查,促進行業規範發展,平臺也應加強相關資質和內容審覈。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