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騙老人 400無人機房竄全臺
警方「淨話專案」掃蕩詐騙電話的網路電話交換機(IP-PBX),查獲至少400臺。(警方提供)
被害以老年人爲主的「假檢警」詐欺,財損動輒破千萬、上億。詐團爲躲避國際來電警示,用網路電話交換機(IP-PBX)轉成未顯示號碼行騙,警政署「淨話專案」查緝隱藏在民宅的「無人機房」,至少查獲400臺流竄全臺,其中不乏戀愛詐欺被害人被騙裝機臺,慘被送辦。
打詐官警指出,詐騙電話幾乎都從柬埔寨、緬甸發出,我國設有國際來電警示,詐團只得隱藏號碼發送。過去曾用俗稱「貓池」的DMT(數位移動式節費設備),但須搭配大量手機SIM卡,現改以IP-PBX取代。
刑事局今年7月執行「淨話專案」,全面查緝涉詐IP-PBX,專案執行後2個月,發生數與財損數大輻下降,查獲234名嫌犯、265處機房、查扣382臺設備。詐團持續從大陸進口機器,警方迄今至少破獲400臺。
IP-PBX只要連網、電話線,就能遠端撥話,前期只要設置好,「機房」不需有人也能運作。警方表示,詐團以每月3000至1000元不等代價,用假求職方式騙人在家裝設,部分案例顯示,不少戀愛詐欺的被害人被誘拐安裝。
北市警方分析通聯,找到裝設IP-PBX的民宅,發現屋主是7旬老人,他上了戀愛詐欺的當,聽從假女友「協助網購客服」話術安裝IP-PBX,除裝機費之外,每月網路、電話費都自己付,根本不覺得在幫助詐團。由於警方加強查緝,詐團找不到這麼多人頭,最後只好花錢租屋裝設,犯罪成本提高。
上月行政院治安會報注意到IP-PBX造成假檢警及假親友詐欺案件驟升現象,行政院長卓榮泰即指示通傳會、關務署及國貿署參考警政署建議,研議IP-PBX的進口管理及流向追蹤,從源頭遏止。
對於詐欺被害人成爲加害共犯的現象,高科大管理學博士範振家指出,這代表詐團爲取得「免洗筷」工具人做斷點,無所不用其極,建議修法應建立被害人鑑定制度,區分「被利用受害者」與「惡意共犯」,給予不同科刑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