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追蹤500萬人破解「隱藏版癌王」 肚子大、血糖高慎防膽管癌

▲腹部肥胖等5種代謝異常,樣樣都會使膽管癌風險上升。(圖/Pixabay)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代謝症候羣已知與許多疾病如糖尿病等有關,但引發癌症的威脅較少被關注,而國內一項追蹤約500萬人的全球最大規模研究顯示,若已有代謝症候羣,日後罹患膽管癌的風險恐提高20%,且身上代謝異常愈多,風險愈高,最高可達67%。

膽管癌的發生率、存活率與俗稱癌王的胰臟癌相差無幾,但民衆認知有限,因此也被稱爲「隱藏版癌王」,而醫界過去觀察到糖尿病、肥胖恐提高膽管癌風險,但國人常見的代謝症候羣與膽管癌關係則不明確。

這項探討膽管癌與代謝症候羣關係的最新研究,由來自陽明交通大學、中研院、輔仁大學、長庚醫學大學、美國國衛院等多位專家進行。團隊成員之一、陽交大臨牀醫學研究所教授李美璇說,代謝症候羣診斷條件包含腹部肥胖(男腰圍≧ 90公分、女≧ 80公分)、血糖偏高、血壓偏高、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偏低等5種代謝異常,只要有其中3種即確診。

據統計,臺灣近年代謝症候羣的盛行率相當高,多在25%至30%之間,平均每3到4名成人中有1例。

對於此研究內容,李美璇說明,國內40歲至64歲中壯年族羣的代謝症候羣盛行率至少有32%,故團隊鎖定40歲以上、近500萬名國人健檢紀錄,並結合癌症登記報告、死因統計等資料,平均追蹤7.6年,經詳細分析後發現,只要罹患代謝症候羣,日後發生膽管癌的機率將上升20%。

此外,團隊發現即使不是代謝症候羣病人,但只要身上有5種代謝異常中的1種,膽管癌的風險平均便會增加10%至15%;若已確診代謝症候羣,且5種代謝異常無一不缺,則膽管癌風險更將進一步升高67%。

李美璇並指出,研究顯示,在5種代謝異常中,以血糖異常影響最大,若已形成糖尿病,則膽管癌風險會比正常血糖者高出38%;此爲全球最大規模針對代謝症候羣與膽管癌風險的前瞻性世代研究, 成果日前已發表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Hepatology》(肝臟學)。

▲李美璇與團隊合作的大型研究,證實代謝異常與膽管癌息息相關。(圖/李美璇提供)

李美璇表示,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衛生部門應加強全民認知代謝症候羣與癌症的風險關係,並推動社區健康促進計劃,鼓勵定期健檢與早期介入,以降低癌症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