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為什麼要上臺大便?

臺大畢聯會依往例舉辦畢業歌票選,今年共7首歌參與投稿,日前選出「上臺大便」一曲爲今年畢業歌。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這兩天媒體紛紛報導,臺大畢業生票選出創作畢業歌《上臺大便》,引起熱議。

看到歌名,第一個反應是,臺大學生怎麼了?難道已經墮落到寫不出像樣的作品了嗎?也有人擔心,最高學府選出如此驚世駭俗的畢業歌,會不會帶壞其他各級學校,沒有最可怕,只有更可怕?

其實,除了離經叛道的四個字之外,這首歌其他部分都很正常,創意也不錯。大體上就是抒發一個即將畢業的文科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焦慮,尤其掛着臺大的招牌,更顯尷尬。開頭的「我不要畢業,不要畢業」,很容易琅琅上口。不同於其他六首參賽歌曲的盡情拍校園MV、豐富配樂,《上臺大便》從頭到尾都停留在黑漆漆的封面,就一把吉他、一頹廢風女聲獨唱,倒有點別具一格、出奇制勝的味道。

早在徵選結果出爐之前,這首歌就打響知名度了,很多人是衝着結尾的「彩蛋」而來:匿名的創作歌者說,如果歌曲選上,她就上臺大便。大家都等着看她會不會兌現承諾。只是,就算她敢,主辦方也不敢吧?

由此可見,畢業生們對於徵選畢業歌一事,並沒有抱持多麼認真嚴肅的態度,反而嬉戲笑鬧的成份居多。假如選歌就像找工作或結婚對象那麼至關重要,過程和結果可能天差地別。據報導,評選方式爲Youtube點閱(25%)加上網路表單投票(75%)。《上臺大便》與《臺大騙我》都得到150張票以上,但當時前者點閱量已超過了21萬次,遠高於後者的3.8萬次。

難怪創作者語不驚人死不休,就爲了點閱率。去年的畢業歌是《臺大的垃圾》,今年更猛,「升級」到大便,那明年呢?「垃圾」比喻自己表現差,配不上臺大盛名,可是「上臺大便」和主旨的意思關係不明,倒像存心要引起注意。臺大畢業的創作歌手黃舒駿說,假如保留原題,歌詞唱「上臺大便XX」,就很完美了。果然專業!能化腐朽爲神奇。

值得注意的是,畢業歌的參與率低。近十幾年來,臺大每屆約有七、八千名學生畢業,但選出來的歌卻得不到200張票,這樣能代表臺大嗎?前年到臺大參加犬子的畢業典禮,大家都忙着拍照,沒人記得到底有沒有播放或表演畢業歌,更別說合唱了!原來所謂的創作畢業歌,只是部份愛好者的紀念活動,不是拿來給大家學唱的。

無論如何,還是很羨慕這些學弟妹們,有機會、資源和管道,創作屬於自己的歌曲,寫盡大學期間經歷的種種酸甜苦辣。不管獲選或落選,每首歌都很用心,且曲風多樣,古典的、搖滾的、饒舌的,不一而足。有的片子甚至已經包含了小故事,像部微電影了。

想當年聽到黃舒駿的「坑坑洞洞的椰林大道,走在路上我常常跌倒」,已覺得難能可貴,這纔是多數同學們的心情寫照!不像校歌裡「遠望那玉山突出雲表,正象徵我們目標的高崇」般,高不可攀。如今聽到每年推陳出新的畢業歌,歎爲觀止,也相當感動,原來臺大人內心的苦悶大同小異!儘管母校不斷蓋新大樓,但校園的地標,如傅鍾、醉月湖等,仍是大家的共同記憶。

這麼豐富多樣的創意,如果只限於畢業歌,是不是可惜了些?能不能延伸到影視音產業,提升它們的競爭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