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白宮兩會怒與笑 臺灣安全很燒腦
美國總統川普(中)3日在白宮記者會中,大讚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右)是傳奇。(歐新社)
隨着近日白宮兩個戲劇性場景:美國與烏克蘭總統大吵,及臺積電董座在川普面前兩人燦笑宣佈再投資千億美元的系列消息,不約而同地向賴政府國安隊伍「對美一邊倒」的判斷力及論述形成嚴峻挑戰。過去綠營大力聯繫烏克蘭、臺灣與美國是民主陣營不可或缺夥伴關係的宣傳,以及強調護國神山在臺灣安全的重要性,現正變爲臺灣社會擔憂未來也可能像烏克蘭一樣,出現在國際強權的菜單上,還因爲我們正在失去「矽盾」,一旦兩岸衝突,戰局不利,提高了前面擔憂的可能性。賴政府對此做出補救,但說服力有限。
與大國對抗的烏克蘭局勢沒有好消息。前日美俄在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閉門談判,外界看不到美國是以什麼態度面對侵略者,只有氣氛充滿希望的說法;剛在白宮的怒氣爭吵,卻是川普引用俄羅斯恐嚇言詞教訓澤倫斯基:你在拿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賭,並且很快停止向烏提供軍援及交換情報,試圖使之在不利情勢下坐上談判桌。
烏克蘭處境窘迫,當初臺灣卻與烏克蘭連在一起,實爲綠營咎由自取。因爲現在的國安隊伍,過去多配合了「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宣傳。例如2022年5月BBC專訪臺北駐歐盟代表,受訪者努力地把兩地局勢等量齊觀,稱這是一場價值之爭、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民主專制陣營間的競爭達到新高點。此人現任國安局長;2024年3月紐約時報一篇專訪標題是「臺灣外交部長表示美國援助烏克蘭對嚇阻中國至關重要」,內容強調臺灣安全與烏克蘭安全息息相關。最後外交部還特別轉載報導指出,部長強調美國支持臺灣的必要性,與其他臺灣官員看法一致。我國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在2023年5月擔任駐美大使時接受媒體採訪,也提出相似的觀點。時任部長現任國安會秘書長。更不用提著名媒體在去年6月,高調下標稱「賴清德登《時代雜誌》封面 國外網贊:亞洲版澤倫斯基」。
面對困境,賴政府很快吹起內宣號角,方向有二:一面強調臺灣戰略地位重要,對美不可或缺,另面則是因應臺積電赴美投資,宣稱賴總統早已智珠在握,完成佈局。
前者以匿名「涉外人士」稱,美國政策確實轉向印太、全力抗中,位居第一島鏈戰略位置、在半導體產業中具領先地位的臺灣,更加不可或缺。並且透過外國學者加強說服力;後者則以匿名「國安人士」稱有「非紅供應鏈」佈局,賴總統早在競選期間拋出五大信賴產業政見爲起點;日前國安高層會議提的半導體民主夥伴倡議等舖陳,一如賴所言「臺灣是棋手,不是棋子」;並提及賴最近分別拜訪張忠謀,也和魏哲家以及林全等人交換意見、商討對策。賴政府的責任是傾全力協助臺積電在先進製程上持續保持領先,佈局全球同時,也是臺積電更壯大契機。
上述迴應說服效果恐怕有限。首先,當初把臺烏處境綁在一起的說法,已經講了兩地位置類似;如果臺灣真有綠營講的那麼重要,官員當初何必大費周章操作民主陣營概念去蹭烏克蘭?直接用今天的說法,還可以省掉捐烏大筆經費;近幾年美國也時有退守第二島鏈的呼籲,最新論調就在上個月刊登在具有美國外交政策風向球意涵的《The Foreign Affairs》,讀者無不同感憂慮;此外,雖然目前採取戰略模糊,讓人摸不透兩岸開戰後美國初期反應,但這次白宮吵架,引出烏國上交礦產利潤美國也不願承諾派兵維和,讓人好奇,就算臺灣在戰爭中能撐下去,美國能幫忙多深?支持到什麼時候?
其次,讓臺積電在臺先進製程繼續保持領先,是歷任中華民國政府念茲在茲的事,臺灣社會爲此已付出很多代價了,在着力這麼深的情況下,目前及未來幾年臺灣還保有關鍵技術,是大家可以想見之事,然而,川普迫使臺積電赴美,考量就是經濟與國安。新投資項目包括研發中心,臺積電幫忙訓練人才後,美國已經得到經濟利益,在國安方面只需技術領先大陸就可以了,新投資明顯分掉臺灣在世界半導體的重要性,讓臺灣不再是無可取代,萬一兩岸開戰,美國儘可如美現任國防部次長所言炸掉臺積電,新投資的研發中心只要假以時日,還是能研發出所謂的「關鍵技術」。
由上可知,賴政府其實是老調重彈,並未拿出新辦法。可見所謂拜訪「關鍵3人」,作戲成分恐怕遠大於認真請益。更糟糕的是,他們也無力開展新局。國安隊伍及謀士對影響國安的變數之一:中共缺乏瞭解,例如看不出剛舉行的中共對臺工作會議有什麼文章,纔會稱該會議整體基調延續過去立場,因爲新聞稿相當簡短,「所以對我們來說,與其去推敲他的文字,不如去觀察他的行爲」。沒有注意到若干跡象顯示,中共最近纔開始推動對臺工作集中資源的演變,更遑論研究集中資源的目的爲何。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這似乎是賴政府面臨國際變局的寫照。只能期待他們及早找出辦法走出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