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憂衝擊臺灣 臺幣本週恐見28字頭

經貿人士表示,美國《大而美法案》造成的美債問題,將使美元更弱勢。(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大而美法案》有新進展,經貿專家直言,這項政策包括減免稅費,提高舉債上限,不但會衝擊美國經濟,導致美元弱勢,推升新臺幣持續升值,對以出口爲導向的臺灣,將會有負面衝擊,預期本週新臺幣匯率將見28元字頭。但有學者表示,川普推出對等關稅,搭配《大而美法案》配套,中長期來看,有助美國長遠經濟發展。

央行日前釋出川普2.0的報告,直指《大而美法案》未能有效撙節支出,恐讓財政惡化,擴大分配不均,且就關稅稅率10%、15%或20%等3種模擬情境下,長期而言,均使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規模縮減、就業減少。一位經貿專家十分認同央行推論,直言美國是臺灣出口主要市場,若美國經濟就業表現不佳,定會衝擊我方經濟發展,若新臺幣也持續飆升,對臺商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不過,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指出,川普2.0的對等關稅主要目的在於讓美國回到過去工業自主的時代,過程中,可能會讓美國經濟成長減緩,因此再推出《大而美法案》作爲配套措施。因爲《大而美法案》中包含降稅的措施,可以降低因爲關稅產生的經濟危險,是一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但需配上寬鬆的貨幣政策會更有效果。邱達生解釋,這就是川普一直在抱怨聯準會主席鮑爾的原因。

中央大學臺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大而美法案》中除降稅,國防預算也從8千多億美元提升至超過1兆美元,確實有可能影響財政制度,不過7月份對等關稅豁免期將至,未來稅率可能不低,臺灣的稅率可能落在15至25%。

目前美國每年進口金額約3兆美元,在課關稅後保守估計降至2兆美元,假設關稅10%,1年就是2千億美元稅收,也有可能會更高,吳大任認爲,美國對等關稅的目的是要吸引製造業迴流或赴美投資,保守估計目前宣佈在美國投資的金額大約在8至10兆美元,投資發酵需要時間,但可以產生許多正面的效益,只要未來2至3年不要讓經濟產生衰退,未來中長期來看,應會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