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敬老票補貼比TPASS更急迫
臺灣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使用敬老票的比例不斷攀升,讓交通運輸業者越來越吃不消。圖爲民衆在臺鐵售票櫃檯購票。示意照,非新聞事件當事人。(劉宗龍攝)
人口結構改變,使用敬老票的比例越來越高,交通運輸業者要自行吸收半價差額,累積下來的金額驚人,尤其客運業體質已經不佳,疾呼要政府協助。專家也認爲,敬老票、優待票等補貼應該入法,政府不能迴避,也不應由業者承擔,這比TPASS通勤月票更有急迫性。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指出,敬老票對運輸業者已造成衝擊,尤其步入超高齡社會,政府是該着手檢討社會福利造成的成本,最好編列專門的預算,讓業者自行吸收或轉嫁給年輕人並不公平。但他也強調,若全由政府負擔,也要評估財政是否能承受。
李克聰說,政府要有系統性的思考,真正要幫助的是哪些族羣?他分析,敬老票補貼甚至該優先於TPASS,交通月票是給既有的通勤族更多優惠,敬老票則有兩層意義,除了是政府揹負的社會福利責任,更有助於交通業者營運的良性循環。
前交通部長賀陳旦認爲,無論是負責社會福利的衛福部,或是推廣綠色交通的交通部,對該議題都無法迴避,應檢討並將補助給法制化,而不是東給一點、西補一些,資源沒有做到有效的分配。
賀陳旦也說,自己雖然同是銀髮族,但不贊成全盤式的補貼,例如機票、高鐵的商務艙等,根本不該納入優待票範圍,也代表政府沒有想清楚究竟想要幫助哪些族羣、達成怎樣的效果。此外,要業者吸收成本,又以怕造成通膨爲由干預客運、臺鐵、高鐵等票價調整,都對營運單位造成不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