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ISO 21434新資安標準 車輛ECU廠如何因應?

在此趨勢下,汽車電子控制單元(ECU)供應商的角色更加重要。ECU作爲車輛各項功能運作的核心元件,包括引擎控制、煞車系統與安全氣囊,其資安風險不僅影響車輛性能,更直接關係駕駛與乘客的生命安全。ISO 21434標準的實施,要求ECU供應商從單純功能性設計,轉型爲具備資安風險分析及強化能力的產品開發團隊,建立涵蓋產品組織管理、硬體設計、韌體安全、軟體開發及售後管理的架構。

首先,ECU供應商需依據ISO 21434規範,從產品設計到上市維護階段全面檢視整體資安能力,並導入車輛產品資安管理體系(CSMS)。舉例而言,在開發產品前需執行ISO 21434規定的威脅分析與風險評估(TARA),例如CAN Bus等通訊技術,確認是否存在僞裝、重放、訊息竄改等資安風險,並透過硬體安全模組(HSM)等技術,實現裝置驗證、金鑰保護與訊息完整性,提供有效的防護措施。

其次,全面的車輛資安防護須透過整車系統架構進一步強化。例如內建HSM的ECU以及Secure Gateway技術,以確保通訊訊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有效降低單點攻擊風險,符合ISO 21434的安全標準。此外,整車資安設計還須納入分層防禦概念,以分區管理、ACL通訊控管等策略,確保各個控制網路皆有相應的保護措施。特別是在安全氣囊ECU兼具事故資料紀錄器(EDR)功能時,更應考量資安與效能間的平衡,利用Secure Gateway技術管控資料存取,加密傳輸並實施故障隔離策略,確保資料在儲存、傳輸及分析過程中的安全。

此外,ISO 24089進一步強調韌體安全更新的重要性,OEM需建立完善的SUMS制度,確保韌體更新資料的真實性與完整性,避免未經授權的惡意更新,甚至當更新出現狀況能夠有回滾機制。藉由OTA系統架構威脅風險分析的機制,使韌體可透過安全且信任的更新通道,確保安全升級。

爲進一步強化售後資安管理能力,設立專責車輛資安監控團隊,建立車輛資安營運中心(VSOC),即時偵測與處理潛在威脅,持續監控並快速應變,降低整體風險。VSOC的建立需搭配相關監控工具,主動偵測異常行爲與潛在入侵企圖,快速反應並減少資安事件的影響範圍,也可提供車輛遠端診斷、即時車況監控、主動式維護通知、事故預測與響應服務,從而提升車主體驗與車輛服務價值。

目前OEM與供應商最迫切的需求是培育及吸納具備車輛開發及資安風險分析的人才。或許透過與專業機構合作、內部人才培訓或借鏡國際車廠成功經驗,更能確保產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

整體而言,要在ISO 21434與ISO 24089規範要求下持續維持競爭力,必須導入完善的車輛安全開發管理流程及OTA安全更新機制,打造符合國際標準的完整資安生命週期管理系統。透過積極的資安投入,從設計階段即全面納入安全思維,才能在快速變遷的市場環境中持續保持競爭優勢,爲使用者提供更安全、更安心的智慧行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