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亞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優勢產業在印尼發展空間廣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在第二季度交出了一張優異的經濟“成績單”。
據中新社報道,8月5日,印尼中央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印尼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12%,重回5%以上的增長水平。超預期的經濟增速得益於印尼的製造業生產,市場對該國棕櫚油產品、賤金屬、電子產品和汽車零部件的出口強需求等。不過有分析認爲,在今年下半年,印尼或需要更多支持來維持增長。
“美國政府有關關稅的言論並不會顯著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因爲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仍將持續催生其進口需求。”近日,印尼最大私營銀行中亞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戴維·蘇穆阿爾(David E.Sumual)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地區較低的生產成本,再加上匯率因素影響,將促使美國繼續增加從區域國家進口消費品。
面對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加劇、美元疲軟趨勢和貨幣對衝需求,東盟以及整個亞洲也在尋求提升本幣結算的比例。在近期發佈的《2026年至2030年經濟共同體戰略計劃》,東盟承諾在貿易和投資中推廣使用本幣,這也是《東盟共同體2045年願景》三大重要支柱之一。採訪中,蘇穆阿爾稱東盟內部本幣結算(LCS)的應用範圍正持續擴大,截至2024年,東盟成員國間以本幣完成的貿易佔比已達25%,較2019年的10%實現顯著提升,“更高比例的本幣結算降低了東盟國家對美元的依賴。”
蘇穆阿爾認爲,隨着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不斷擴大,本幣結算機制在東盟與中日韓(10+3)範圍內有望加快推進,在此情形下,人民幣將是該區域貨幣多元化的最佳選擇。
《21世紀》:美國政府試圖通過關稅重塑全球供應鏈。目前,美國已與多個東南亞國家達成了貿易協議。從長期來看,這會對東南亞的供應鏈佈局乃至國際貿易產生何種影響?
蘇穆阿爾: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東南亞國家不僅取消對美國商品的進口關稅,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諾增加自美國的進口。然而,比如印尼和菲律賓的案例,這類進口承諾通常僅適用於資本貨物如飛機,原材料,包括能源、食品和化工產品等。
由此來看,東南亞供應鏈的上游環節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向美國轉移。與此同時,雖然美國希望增加其消費品出口,但由於東南亞消費者購買力相對有限,這部分增長或很微弱。
我認爲,美國政府有關關稅的言論並不會顯著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因爲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仍將持續催生其進口需求。雖然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的關稅稅率相對較高,但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地區較低的生產成本,再加上匯率因素的影響,將促使美國繼續增加從區域國家進口消費品。
《21世紀》:印尼已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4.7%至5%之間。此外,世界銀行也下調了對印尼的增長預測。你認爲印尼調整經濟增長目標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蘇穆阿爾:印尼增長前景的下調主要源於國內經濟疲軟,家庭消費沒有明顯增長。受年初推行預算增效與再分配措施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政府支出對經濟增長出現負拉動。然而,自今年6月起政府支出開始恢復正常,有助今年下半年印尼經濟的增長動能回升。
儘管美國關稅政策帶來不確定性,前期出口需求以及商品價格的回升,仍有助於穩定印尼的出口。從數據來看,今年印尼月均貿易順差爲顯著高於2024年的數據,說明印尼的出口競爭力較強。
《21世紀》:自去年9月以來,印尼央行已四次降息。印尼金融系統流動性和整體經濟活躍度如何?
蘇穆阿爾:隨着印尼央行停止通過印尼央行證券化票據(SRBI)吸納市場流動性,銀行體系的整體流動性狀況近期已出現改善。印尼盧比匯率當前趨於穩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外國資金持續流入本國債券市場,使得印尼央行得以縮減SRBI的未償餘額。
印尼政府正通過放緩印尼政府債券(SBN)的發行節奏來改善市場流動性。儘管財政赤字預期已有所上調,但其佔GDP的比例從原來預估的2.53%調整爲2.78%,預計政府不會擴大SBN的發行規模,額外的赤字將通過超額預算餘額(SAL)進行彌補。
印尼的實際利率處於較高水平,今年7月爲4.6%,2015-2025年平均值爲4.0%,這爲央行進一步降息提供了空間。從當前情況看,最可能的情景是再降息25個基點。但如果美聯儲今年啓動貨幣政策寬鬆週期,印尼央行也有可能將政策利率下調50個基點。
《21世紀》:你曾提到全球南方國家應加強金融合作。這些國家有哪些融資選擇?今年印尼在成爲金磚國家成員後,又加入了新開發銀行。這對印尼獲取金融資源提供怎樣的便利?
蘇穆阿爾:由於發達國家收益率的上升,限制了跨境資本向新興市場流動。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下,多邊開發銀行如新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爲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重要的融資渠道。
中國將經常賬戶順差“再循環”投資於新興經濟體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這些國家的融資選擇。有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共建“一帶一路”投資達到歷史新高,爲地區發展提供了關鍵資金支持,同時也有助中國加強其供應鏈安全。
目前,印尼已獲得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等金磚成員國的投資承諾。面對來自美國政府的貿易威脅,以及金磚國家對生產中心遷址與經濟多元化的現實需求,我認爲,未來金磚國家間的相互投資有望進一步加速。
人民幣成貨幣多元化選擇
《21世紀》:近期,東盟秘書處發佈的《2026年至2030年經濟共同體戰略計劃》致力於推動在貿易和投資中使用本幣,計劃促進本幣結算並加強區域支付連通性。據你所知,東盟內部本幣使用的情況如何,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去美元化”不僅體現在外匯儲備和貿易中對美元的需求下降,在東盟和亞洲的投資領域也是如此。你對此有何看法?
蘇穆阿爾:東盟內部本幣結算(LCS)的應用範圍正持續擴大,截至2024年,東盟成員國間以本幣完成的貿易佔比已達25%,較2019年的10%實現顯著提升。更高比例的本幣結算降低了東盟國家對美元的依賴。當前,由於市場對美國財政可持續性擔憂加劇、美聯儲獨立性面臨威脅以及整體政策存在不確定性,預計未來幾年美元將持續波動。而美元作爲儲備貨幣的佔比下降,也爲LCS的進一步推廣創造了有利條件。
東盟正推進區域統一二維碼支付系統的建設,這將有助於減少對美元主導的金融基礎設施的依賴,爲推動本幣結算髮展提供支撐。
另一方面,東盟國家間的貿易以大宗商品爲主,而這類商品市場多以美元計價,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幣結算的推廣空間。因此,在LCS能夠真正替代美元在區域貿易中的角色之前,東盟需優先推動消費品與服務貿易的發展。
《21世紀》:如果在10+3國家中推動貨幣多元化,該地區有哪些貨幣可作爲替代選擇?在印中本幣結算合作框架下,中國與印尼之間的跨境人民幣結算量有所增加。這能否成爲該地區貨幣多元化的範例?
蘇穆阿爾:東盟成員國之間貿易與投資規模仍較有限,制約了本幣結算機制的進一步推廣。然而,隨着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不斷擴大,LCS機制在10+3範圍內有望加快推進。隨着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不斷擴大,本幣結算機制在10+3範圍內有望加快推進,在此情況下,人民幣將是該區域貨幣多元化的最佳選擇。
《21世紀》:中國已在印尼設立了十多個經貿合作區。2024年,中國與印尼的雙邊貿易額接近1500億美元,同比增長8.5%。如何評價中印尼經貿合作,其主要成果有哪些?在中國與印尼“五大支柱”合作框架下,你認爲兩國合作在哪些領域可以成爲未來經濟增長的驅動力?
蘇穆阿爾:中印尼經貿合作的持續深化已收穫顯著成效,雙方經濟結構呈現高度互補性。中國的投資注入與市場需求支撐,成爲印尼推進資源“下游化”戰略的重要動力,這不僅體現爲印尼貿易順差的持續擴大,也反映在基礎金屬行業佔GDP比重的穩步提升上。
中國在印尼製造業發展中的戰略價值愈發凸顯,尤其在資本品進口領域表現突出。今年,印尼自中國進口的機械設備同比增長15.9%,有效助推了印尼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升級與擴張。
隨着印尼能源產業的快速擴張,其電網系統尚不完善的問題日益凸顯,因此中國與印尼在環保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需求也愈發迫切。
《21世紀》: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即將啓動,加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已三週年,你如何看待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經貿發展前景?這其中蘊含着哪些金融機遇?
蘇穆阿爾:在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中,新增章節涉及綠色經濟合作與供應鏈聯通等內容,將進一步深化中國與東盟經濟的未來聯結。今年上半年,東盟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其中,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3.67萬億元,增長9.6%,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6.8%。
中國對東盟的月度貿易順差遠高於2015–2019年期間的平均水平。這一歷史性順差爲中國在東盟區域內的投資提供了有利條件,特別是在東盟金融市場深度有限、中國企業難以通過常規渠道回收順差的背景下,中國更有可能以直接投資的方式進入東盟市場。
中國和東盟之間更密切、更均衡的貿易關係也有助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目前,印尼等東盟國家的貿易順差主要以美元結算,同時存在與人民幣結算的逆差,所以在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方面,要注意東盟國家“境內人民幣短缺”的結構性問題。
《21世紀》:去年底,中亞銀行(BCA)已與哪吒汽車印尼子公司續簽合作協議。中亞銀行在與中國企業合作時,其融資服務的重點領域主要有哪些?你如何看待中國企業在印尼的投資,以及這些投資對印尼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影響?
蘇穆阿爾:持續的雙向投資對兩國經濟均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的優勢產業,如新能源汽車、芯片、通信技術、工業機械能夠在印尼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對印尼來說,來自中國的融資支持與技術共享,爲其深化工業化進程提供了戰略性路徑。值得注意的是,印尼持續擴張的人口結構爲中國企業帶來了兼具潛力的市場與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這與中國經濟轉型的需求形成良好互補。加之印尼經濟可作爲對接歐盟、美國等市場出口的跳板,中國對印尼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投資也有望獲得可觀回報。
(實習生盧文靜、武佳穎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