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臺鐵首任董座「任期到明天」 杜微:40年歲月沒有遺憾
記者李姿慧/專訪報導
「65歲了,是時候了。」臺鐵公司化後的首任董事長杜微,去年底提出辭呈,行政院昨(18日)確定準辭,杜微任職至3月20日,告別他奉獻40年歲月的臺鐵。他說,這是一個早已規劃好的決定,16年前他就定下65歲退休計劃,將時間留給家人,彌補過去缺席的歲月。回首40年臺鐵人生,杜微說:「我沒有遺憾。」
▲臺鐵公司董事長杜微請辭獲准。(圖/記者黃國霖攝)
臺鐵公司化後首任董事長杜微請辭獲准,昨日上午接獲電話通知,確認任期將至3月20日畫下句點。他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專訪時,雖語氣平靜,卻難掩對臺鐵的不捨和使命感。
從基層到董事長 見證臺灣風雨變遷
杜微從基層做起,見證了臺鐵的風雨變遷,親歷臺鐵普悠瑪號和太魯閣號出軌的血淚慘劇,也肩負改革重任,親手推動臺鐵公司化改革,更突破長達30年的票價凍漲困境,跨越層層阻力,讓票價調整走向合理化。如今選擇臺鐵公司化剛邁向第2年之際交棒,杜微透露,這是一個早在16年前就已規劃好的決定。
杜微說,無論是基層或主管,他對臺鐵的工作堅持要認真投入,甚至常常無法在居住地工作,更遑論有假期。他回憶,擔任板橋站長與臺北站長的6年間,從未休過一天假,也沒有帶家人出遊,幾乎每天都待在車站。
▲臺鐵公司董事長杜微。(圖/記者李姿慧攝)
爲家人提辭呈 彌補家庭缺席的歲月
擔任臺北運務段長時,即便有空閒時間也要進修學業,有一次,孩子無心的一句抱怨,讓他深刻意識到自己在家庭的缺席。也因此,早在民國98年,他便決定,爲臺鐵奉獻到65歲後就正式退休,把時間留給家人和自己。
在擔任主管後,堅信「眼見爲憑」的杜微,即便是假日,也習慣到轄區各站點巡視,隨着接任董事長重擔後,工作更加忙碌,陪伴家人的時間寥寥無幾,讓他心中充滿愧疚。因此,當他即將年滿65歲前3個月,杜微去年底正式提出了辭呈。
交棒接力 盼臺鐵跑更快
杜微提出辭呈後,交通部長陳世凱兩度慰留,讓他曾動搖過。杜微坦言,他確實思考過,也很感謝部長的照顧,但最後選擇遵循16年前的決定,曾有名臺鐵前輩對他說過:「登月火箭有三節,當第三節要衝刺時,必須拋開前二節,才能高速衝破天際。」
就像跑1600公尺賽跑,「一個人跑全程和4個人接力,哪個比較快?」道理很明顯,也因此他認爲是時候交棒,盼臺鐵能跑更快。
▲臺鐵董事長杜微認爲新車投入提升服務水準。(圖/記者李姿慧攝)
堅守鐵道40年的杜微,不但是臺鐵局末代局長,也是改制後臺鐵公司的首任董事長,花了將近3年時間完成臺鐵公司化艱困任務,拿掉臺鐵歷史債務沉重包袱,爲資產活化打開大門,更擺脫票價凍漲30年困境,陸續完成臺鐵轉骨打底的階段性任務。
最有成就感的改革:票務系統升級
談到任內最有成就感的事,杜微認爲應該是「第四代票務系統」的建置。由於臺鐵的票務系統非常複雜,包括取票通路多、車種多,還有各種優惠,讓新系統適應臺鐵的實際運作就是一大挑戰,所幸最後順利上線,提升票務服務。
此外,新車投入營運,也是他任內滿意的成果,針對中長途列車,尤其是東部幹線,堅持不全面開放站票,確保了旅客乘車品質,西部幹線新車陸續投入營運,杜微認爲未來幾年內西部服務水準也將進一步提升。資產開發方面,也讓臺鐵的附業收入成長了近9%。
而臺鐵公司化後積極擴大投入公益,讓弱勢團體能體驗鐵道旅遊和文化,杜微說,看到他們的笑容,是他的動力。
▲杜微認爲臺鐵安全文化建立仍需要時間。(資料示意圖/臺鐵公司提供)
臺鐵未來挑戰:安全文化建立
然而,臺鐵仍在公司化途中顛簸前行,尚未擺脫技術斷層和人力青黃不接等困境,調車也出現多起疏失,回首推動公司化的決定,杜微說,公司化這條路是正確的,去除債務和經營更彈性外,高鐵從國外原封不動導入安全管理系統,大約經營了9年後,才認爲系統成熟合乎使用,臺鐵107年決定建置安全管理系統,109年正式推動,迄今不過5年,臺鐵系統複雜度更勝高鐵,安全文化建立需要時間,也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杜微認爲,臺鐵公司化轉換還算穩定,應該在115年會更趨穩定,將可擺脫陣痛期,也預期115年現金流就可轉正,若票價合理化可以上路實施,現金流轉正時間點還可再提早,而票價調整後增加的收入,將用在安全和服務上,這些做好了,營收自然就提升,員工的待遇和薪水也可以跟着提高,留才更有誘因。
▲臺鐵公司董事長退休後,將擔任臺鐵志工。(圖/記者李姿慧攝)
無憾離開 轉身仍是臺鐵人
至於任內是否有何遺憾,杜微說,能夠從事服務民衆的工作,也能發揮他在學校所學,對他個人來說,這40年職涯沒有遺憾。
訪談的最後,記者問他:「離開臺鐵後,迎接第一個真正的長假,最想做什麼?」杜微笑着說,「我想要好好陪伴家人,想多和朋友聚聚,也已報名臺鐵志工隊,希望我的經驗及對鐵路文化的瞭解,以志工的角色持續對臺鐵付出和貢獻,並會投入公益和地方創生,持續奉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