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外貿多元化格局加速形成 未來高端製造業應從出口產品向提供解決方案發力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7月14日,2025年上半年外貿“成績單”發佈。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

針對上半年外貿數據的相關話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進行了專訪。

魏建國長期從事對外經濟和貿易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國際談判經驗,並曾深度參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過程。作爲學者型官員的代表,魏建國還擔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理事等職務,並參與了亞投行、粵港澳大灣區、中國自貿區和自貿港等國家重大課題研究。

今年上半年,儘管中美貿易進出口總值有所下滑,但中國外貿“朋友圈”更加多元,尤其是新興市場貢獻了更多增量。下半年,我國外貿是否會延續增長態勢?我國對東盟等國家出口強勁背後釋放出什麼信號?未來,外貿出口增長的新動能體現在哪些領域?

圍繞這一系列問題,魏建國進行了詳細解讀。

預計全年外貿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

NBD:上半年,我國外貿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3萬億元。對此您怎麼看?

魏建國:上半年,中國出口企業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着“搶出口”的現象。尤其特朗普重新上臺以後,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強烈預期和政策不確定性,導致中國外貿企業選擇提前出口,從而避開後期更高的關稅和出口成本。

今年一季度,中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5.6%。但4月份,美國關稅稅率提高以後,中國對美出口大幅下滑,二季度同比下降20.8%。

縱觀上半年,我國對東盟、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呈現強勁增長的態勢。比如上半年,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14.3%,對非洲出口同比增長23%等,遠高於我國出口的總體增速。

此外,跨境電商已經成爲今年上半年出口的“黑馬”。目前,中國跨境電商的主體已經超過12萬家,傳統外貿企業正在加速向跨境電商轉型。跨境電商已成爲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的新型“融合體”。從全球頂級跨境電商排名來看,除了亞馬遜以外,中國的TikTok和阿里等都已成爲全球領軍的跨境電商交易平臺。強大的供應鏈控制能力,新的營銷手段和靈活的經營模式,把成千上萬中國小微企業和製造商送到了國際市場的“大舞臺”。

2024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2.71萬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出口約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6.9%,遠遠高於傳統貨物貿易的出口增速。相信未來5年,中國跨境電商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並在全球市場涌現更多的跨境電商品牌。

NBD:上半年,我國外貿保持穩定增長,二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2個百分點。您認爲下半年外貿是否還會延續增長態勢?

魏建國:中國外貿上半年呈現回穩向好的態勢,我認爲下半年依然會繼續企穩回升。自去年9月我國出臺一攬子增量政策以來,政策效應快速顯現,與此同時,外貿商品、市場以及企業自身也在致力於轉型升級,像數字經濟和跨境電商等都將會持續發力。

今年前3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月度同比增速先是由負轉正,到6月增速已達到5.2%。隨着全球貨幣政策從緊縮到逐步放寬,歐美打開新的降息週期,這將帶動消費和投資的回升,特別是美國企業從去年底開始補庫存,帶動了其進口需求的增長,中國的中間品和日常消費品出口迎來了比較好的時機。

縱觀2025年,我認爲中國外貿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趨勢,並且穩中提質。我個人認爲今年可能是中國外貿在艱難外部環境中的“小年”,而明年有望迎來外貿的“大年”。

中國外貿多元化市場格局正加速形成

NBD:上半年,儘管中美貿易規模有所下滑,但與東盟、非洲等區域貿易總值增長非常強勁。這釋放出什麼信號?未來這種趨勢會不會進一步增強?

魏建國:我認爲以後這將會是一個常態化的現象,並釋放了三個強烈的信號。

首先,說明中國外貿格局正在加速變化,市場多元化的格局開始形成。當前,地緣政治風險和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的行爲,嚴重影響中美貿易關係的發展,中國出口企業不得不採取對策,分散出口風險,減少對美國單一市場的依賴。這種趨勢我認爲不會因爲今後美國關稅政策的改變而改變。也就是說,即便美國降低了關稅,中國出口企業也不會改變“一炮打響,遍地開花”的出口格局。

其次,中國出口市場多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外貿多元化格局將加速提升中國與東盟、中東國家、非洲等新興市場經貿合作的佔比。相關統計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總額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已超過50%。也就是說,中國傳統貿易大國的第一梯隊正在逐步發生變化,過去主要依靠歐美日韓市場,未來東盟和非洲國家將佔據更重要的位置。特別是非洲國家,經貿合作的潛力和前景十分廣闊。今年前5個月,中非貿易規模創同期歷史新高,同其他地區相比這是少有的現象。

再次,全球價值鏈開始出現新的變化。從過去傳統“歐美圈”開始向“亞非歐美消費圈”轉變。這一過程重構的速度和持續性將取決於兩個方面:一項是中國技術擴散的速度,特別是東盟和非洲能否承接更多中國高附加值的環節;另一項是中國製度型開放的深度,特別是中國加速談判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DEPA(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進程後,將極大激勵和鼓舞中國出口企業向全球產業鏈謀篇佈局。

NBD:您認爲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之間貿易體量不斷提升,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魏建國:未來,中國外貿朋友圈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範圍內還會進一步擴大,背後有多重因素的影響,包括政策引導和區域化合作不斷深化和加快、數字貿易和跨境電商加速發展等。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1.29萬億元,增長4.7%,佔進出口總值的51.8%,較去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進出口3.67萬億元,增長9.6%。

近年來,中國大幅度降低關稅,使得對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成員的進出口規模持續增長,高於外貿整體增速,這也推動了諸如電子商品等產品供應鏈的優化。

近年來,越南、墨西哥等國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程度明顯增加,數字貿易和跨境電商發揮了巨大作用。數字貿易的快速發展,使整個出口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統計,從接單、生產、轉運、裝船、出運、商檢、卸貨、進庫,我國外貿週期平均比歐美快22天。誰的速度快、效率高,誰就能夠搶佔先機。

值得關注的是,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日益大顯身手,尤其是出口遙遙領先。上半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62.8萬家,歷史同期首次突破60萬家,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3萬家。其中,民營企業54.7萬家,進出口增長7.3%,佔進出口總值近六成。

當前,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從代工走向品牌化,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注重首發經濟、中間品貿易等。在中高端製造業領域,比如新能源汽車、光伏電池、半導體產業等,涌現出越來越多優秀的民營企業,中國在這些領域的出口競爭力也大幅提升。

中國高端製造業出口將轉向提供解決方案

NBD:上半年,我國高端裝備出口增長超兩成,裝備製造業產品出口增長爲何如此強勁?未來,外貿出口增長的新動能會來自哪些領域?

魏建國:中國裝備製造業出口之所以能夠快速增長,核心驅動力是我國不斷致力於產業的技術升級,也離不開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影響。

在裝備製造業領域,全球的生產鏈已經出現東移的趨勢,包括資金、技術、人才和裝備都在向東轉移。隨着新興市場,包括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對自動化設備、工程機械需求不斷增加,這將進一步促進中國製造業的回暖。比如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長61.5%,鋰電池、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增速都超過20%,中國裝備與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大大提升。

未來,我認爲,中國高端製造業將從單純的商品銷售轉向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這種一攬子方案和效率的提升,推動我國裝備製造業出口的商業模式也在發生變化,並推動我國裝備製造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NBD:近期,中美經貿關係出現緩和跡象。有觀點認爲,中美貿易下半年有望出現大幅反彈,對此您怎麼看?

魏建國:近期,中美經貿關係確實出現了一些緩和的跡象。比如美政府取消對華EDA(電子設計自動化)產品的出口限制。相關舉措在短期內能提振中美貿易,但從中長期來看,中美貿易未來怎麼走,還得通過會談,找到一個走出當前雙邊結構性矛盾的長遠之計,以此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我認爲,中美貿易關係未來能否復甦和回暖,首先是要通過對話,加強溝通,增進彼此的信任,解釋清楚雙方的疑惑。

與此同時,要開展雙邊合作,在諸如氣候變化、可再生能源、綠色經濟等領域,尋求更多可以互利共贏的項目。

對一些現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我認爲也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相信雙方今後會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來加以解決。

我對未來中美合作仍持有較爲樂觀的態度。因爲中美貿易不僅會影響雙邊關係,而且對全球貿易體系、經濟復甦和發展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