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MOVA中國區周辰:不做參數內卷的參與者,只做本質問題的解決者
在智能家電行業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創新品牌MOVA以「顛覆者」的姿態迅速崛起,其產品已覆蓋全球30餘國,從熱水洗地機到AI寵物餵食器,每一步創新都直擊用戶痛點。在剛剛過去的AWE中國家電展期間,本站數碼也採訪到MOVA中國區負責人周辰,周辰也用樸素的邏輯拆解了MOVA的底層方法論:「不做參數內卷的參與者,只做本質問題的解決者」。
“用戶擦不掉的污漬,不是參數不夠,而是水溫不夠。”周辰用洗地機的例子,點出了MOVA的創新邏輯。當同行比拼吸力數值時,MOVA的工程師選擇走進真實家庭,觀察用戶如何清潔廚房油垢或兒童塗鴉。他們發現,傳統冷水洗地機只能去除浮塵,而高溫溶解纔是關鍵。於是,團隊研發出90°熱水直噴系統,將清潔效率大大提升。
這種「從現象到本質」的思維貫穿MOVA所有產品。掃地機器人的靈動增壓貼地系統,源自工程師對人手擦地動作的觀察——用戶用力下壓時,機器能否動態調節壓力?經過反覆測試,團隊最終開發出能模仿人手力度的貼地清掃技術。在周辰看來,技術創新的核心是「無感」:“用戶不需要知道機器怎麼工作,只要問題被解決。”
這種理念也體現在細節設計中。吸塵器搭載的AI感應模塊,能自動識別地面顆粒物並調節吸力;智能牙刷通過檢測牙菌斑提供護理建議;甚至貓砂盆也引入生物膜除臭技術,讓清潔過程「隱形」。周辰強調:MOVA的技術團隊70%爲研發人員,他們被要求深入用戶家庭調研「實驗室參數必須轉化爲真實場景的解決方案」。
「用戶不爲參數買單,他們爲體驗付費。」這是周辰對高端化的定義。當大多數品牌選擇「先本土後出海」時,MOVA成立之初便同步進入30國市場,且定位高端。這一決策背後,是對全球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
在研發中心,工程師發現歐美家庭地板材質差異顯著:歐洲多實木與地毯,亞洲則以瓷磚爲主。因此海外版掃地機更注重拍打除塵,而國內市場更注重地板的掃拖。此外MOVA還發現,一個家庭不同區域使用的地板材質不同,但掃地機僅有一塊拖布,這樣容易造成不同區域的交叉污染,MOVA爲此開發了Space Hub分區換抹布系統——掃地機通過AI識別地面材質,自動更換對應拖布,避免交叉污染。以及MOVA在海外發布的智能割草機因精準解決海外用戶庭院維護的痛點,上市便收到了市場的正向反饋。
供應鏈的自主掌控是另一關鍵點。MOVA拒絕代工模式,自建工廠並研發核心電機技術,周辰透露:「實驗室測試標準比行業高1.5倍:掃地機耐久測試從500小時延長至800小時,洗地機噪音控制通過AI動態調節烘乾效率。三年質保不是口號,而是對可靠性的承諾。」
「未來的家不需要用戶思考,問題會在技術網絡中自然化解。」談及跨界佈局廚電、個護甚至寵物家電時,周辰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在他看來,智能硬件的終極形態是「隱形服務」,而非功能堆砌。
這一願景已初具雛形,MOVA的掃地機器人不僅是清潔工具,更成爲家庭環境的數據採集者——未來或可聯動空調調節溼度,根據地板材質推薦護理方案;智能牙刷從口腔檢測切入健康管理,結合飲食數據提供個性化建議;寵物餵食器通過AI識別多寵需求,定製餵食計劃。
即使是烤箱這樣的傳統品類,MOVA也嘗試接入大模型,讓機器自主識別食材並優化火候。
爲協調多品類聯動,MOVA成立VIP(垂直整合平臺)部門,專門打通技術底層。周辰坦言,單一產品的驚豔終會消退,唯有生態協同才能創造持續價值。「清潔場景只是入口,我們要滲透到家居全鏈條,成爲用戶看不見的生活管家。」
與周辰對話,能清晰感受到一種「工程師式」的務實。不喊口號,只拆解具體問題;不提市場份額,卻強調測試標準。
正如周辰所言:「我們不做追趕者,而是用本質思維重建規則。」在智能家電的競爭中,這場沉默的革命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