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家信息中心魏琪嘉: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確保公平競爭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冉黎黎 北京報道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覈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
上半年經濟發展有何特點?下半年有哪些展望值得關注?近期汽車、光伏等產業“內卷式”競爭受到廣泛關注,接下來在反“內卷”方面可能有哪些重點方向?針對這些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
魏琪嘉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持續向好態勢不斷鞏固,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持續取得明顯成效,爲整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四個方面需要關注,一是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二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三是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舉措落實落地,四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魏琪嘉指出,當前廣受關注的“內卷式”競爭,反映的是在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供給和需求力量對比的一個動態過程,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一刀切”,要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確保公平競爭,避免價格信號被“內卷式”競爭扭曲。
《21世紀》: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如何評價當前經濟態勢?
魏琪嘉:當前我國經濟持續向好態勢不斷鞏固,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宏觀政策有力度、有節奏、有空間,與其他政策緊密配合,政策協調和預期引導效果不斷提升,各方面有利因素不斷積累,爲2025年上半年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創造了良好條件。
我國當前經濟增長在全球範圍內也是較快的,彰顯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除了“穩”,還有明顯的“進”。這種“進”可以用“實”“新”“優”三個字來描述。
“實”就是產業發展繼續夯實。在各項着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工業結構持續優化,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工業經濟總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
“新”就是新動能加快成長。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爲代表的“三新”經濟繼續加快成長。
“優”就是結構在持續優化。從支撐增長的動力結構看,消費總體呈現較快恢復態勢,有效投資規模持續擴大,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爲穩增長提供重要支撐。
《21世紀》: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要實現這一目標,下半年還有哪些經濟發展的關鍵點值得關注?你對下半年的經濟發展形勢、政策重點有何預測?
魏琪嘉:上半年經濟穩中有進,爲我們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總的來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各類有利於經濟穩定恢復的積極因素正在不斷積累,特別是我們持續出臺提振企業信心的舉措,抓實抓細政策落實,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這些舉措形成政策合力,市場需求逐步擴大,經濟循環暢通程度進一步加強,供求關係將進一步改善。
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有四個方面需要關注。
一是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經濟宣傳和預期引導。
二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統籌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各類建設資金,推動儘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加力做好“兩新”工作。自上而下加快推動“兩重”建設,更好統籌“硬投資”與“軟建設”。實施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消費擴量提質增效。
三是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舉措落實落地。要緊盯重要領域、關鍵環節進行重點改革攻堅。
四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水平進一步提升。
《21世紀》: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其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5%,增速分別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8和3.1個百分點。如何看待這一數據?
魏琪嘉:在各項着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工業結構持續優化,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工業經濟總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技術含金量高、產業鏈條長的實體經濟在支撐工業平穩運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產業升級厚積薄發,貫通產業循環的同時,強化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也爲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積蓄了“正能量”,彰顯了實體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
《21世紀》: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情況中存在哪些亮點?下半年工業經濟發展還面臨哪些客觀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魏琪嘉:總的看,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持續取得明顯成效,爲整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特別是技術含金量高、產業鏈條長的實體經濟,在支撐工業平穩運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產業升級厚積薄發,貫通產業循環的同時,強化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也爲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積蓄了“正能量”。
當然,也要看到我國工業經濟運行當前面臨的一些難題,一是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仍然較強,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以及由此產生的深層次影響將通過外需途徑向國內工業生產部門傳導;二是供給和需求的平衡性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要通過切實提升有效投資、提升投資效率加大對下游工業產成品需求的帶動作用,進一步提振工業內需水平。克服這些難題關鍵是堅定不移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有序發展、有序培育。
《21世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近期,工信部也多次提及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與過去相比,現階段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點是否發生變化?推進新型工業化面臨怎樣的內外部形勢?
魏琪嘉:對於我們這樣一個人口衆多的大國,堅定不移推進工業化是維護國家經濟穩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儘管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工業發展的內涵、方式、途徑都有新的內容,但新型工業化的重點是不變的,那就是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按照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政策的發力點要緊緊圍繞這些目標去展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取得新成效。
從外部環境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縱深推進,爲我們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良好條件。產業與科技互動緊密,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大幅提升,科技跨界融合後形成的推動力有利於新質生產力的加快培育。這些都是當前推進新型工業化要緊緊抓住並不斷髮揮長處的有利條件。
從內部環境看,新的需求場景不斷涌現,也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新型工業化有豐富的市場條件、需求場景,就有了無限的發展潛能。特別是我們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得到有效發揮,爲我們高質量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堅實的需求支撐。
魏琪嘉:這些情況反映的是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供給和需求力量對比的一個動態過程,其中有一些是因爲在當下發展階段爲了做大總量而產生過度供給,從而加大價格承壓力度,有一些是因爲部分領域競爭失序導致“市場失靈”,價格調節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對此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一刀切”。
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系統觀念引導產業合理佈局、產能合理調整。關鍵是要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確保公平競爭,避免價格信號被“內卷式”競爭扭曲,影響資源配置效率和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好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的協同。
魏琪嘉:要從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合理佈局的角度,做好對“內卷式”競爭的綜合整治。綜合整治應力求精準有效,需根據“內卷”的本質特徵去審視、看待產業鏈內部各環節存在的問題,因業施策、因地制宜,堅決避免“一刀切”。在釐清“內卷式”競爭本質特徵的基礎上,開展綜合整治的關鍵是找到有效的路徑。路徑清晰了,政策才能“各就其位”、協同一致,才能產生“滴灌”作用。找準路徑的核心在於,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的關係”落到實處,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按照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原則,調動多方積極性共同推動行業競爭秩序更加規範。
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需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要防止“一哄而上”,更要防止“一鬨而散”。一個基本思路是,用好標準規範約束不當競爭行爲,用好法治手段斬斷從“價格戰”到“極限壓價”的循環鏈條,用好各類政策切實擴大有效需求、提振居民消費,加快打通經濟循環堵點。
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因業施策,把涉及公平競爭的管理規範落實到位,做好做細政策出臺前後的銜接、過渡,並進一步把產業發展和環境優化結合起來,通過破解一個難題解決一類問題,進而惠及整個行業。與此同時,可及時總結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案例,達到有效引導行業行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