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CPE源峰董事總經理胡騰鶴:農文旅投資需要耐心資本,縣域競爭力不輸一線城市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張夢琦 廣州報道
日前,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興產業、強縣域、促協調,全力推動‘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縣域農文旅融合發展展開專題研討,“未來廣東旅遊最大的潛力在鄉鎮”已成爲共識。
廣東開平市赤坎古鎮擁有600多座騎樓,是全國規模最大、界面最連續、保存最完整的僑鄉騎樓建築羣,在2014年,赤坎古鎮引入CPE源峰,經過近十年的整治與開發後,已變身爲華僑主題的古鎮旅遊度假區,爲古鎮類文旅項目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破題開新。2024年1至11月,該旅遊區累計接待遊客約368萬人次,同比增長42.08%,實現旅遊收入22.54億元,同比增長51.36%。
“遊客花1元旅遊,就能帶動約7元的經濟增長。”CPE源峰董事總經理胡騰鶴在會後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文旅產業拉動消費、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引擎作用明顯,帶動比例可達1:7。活水引進之下,廣東縣域的“農文旅流量”正轉化爲“經濟增量”。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明確提出,培育壯大鄉村文化產業,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提升鄉村旅遊質量效益,加快數字賦能鄉村文化產業。
胡騰鶴認爲,廣東旅遊資源能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龐大的常住人口基數也能在淡季補充本地消費。憑藉特色文化資源,縣域農文旅產業正在多方合力下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投資吸引力並不輸大城市。礙於部分地區基礎設施不完善、資源開發不到位、運營模式不成熟的情況,縣域的農文旅投資項目仍然屬於長線投資,需要更多的耐心資本。長遠來看,這一投資熱度將保持增長態勢。
南方財經:在赤坎古鎮項目中,CPE源峰如何統籌佈局、高效推進落地?
胡騰鶴:在赤坎古鎮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規劃先行、保護優先、產業賦能、共建共享”的原則,確保項目高質量落地。在規劃階段,聯合文物保護專家制定《赤坎舊鎮近代建築羣保護規劃》,設立核心保護區和建築控制區,系統修繕20多萬平方米歷史建築,同時拆除11萬平方米不協調建築,確保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建設階段,優化基礎設施,升級水電、交通、排污系統,修復107棵百年古樹,並通過鄉村振興模式,鼓勵原住民回遷就業創業,促進經濟共生。
在運營階段,打造沉浸式文旅體驗,策劃僑鄉文化展覽、非遺展演、粵劇巡演等特色活動,同時引入高端品牌、文創商家、OTA渠道,推動古鎮業態升級。通過“文化+旅遊+科技”融合,創新推出“數字碉樓”體驗,結合AR/VR技術增強遊客互動性,實現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使赤坎古鎮成爲華僑文化體驗的標杆目的地。
南方財經:在推動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方面,該項目起到了什麼作用?
胡騰鶴:赤坎古鎮項目啓動前,舊騎樓因年久失修,出現自然滅失、屋頂坍塌、傾斜、屋面瓦面剝落等大面積的損壞現象,大部分已不具備居住條件。在開發過程中,項目方充分汲取原住民訴求、提升原住民居住條件、保障原住民可持續發展效益,重視反哺鄉村、增進民生福祉。
此外,赤坎古鎮支持景區返聘,在試運營期間已招聘入職827人,其中開平戶籍454人,赤坎戶籍119人,預期提供直接就業崗位約3000個,間接就業崗位超3萬個,有效帶動本地居民就業。整體上,赤坎古鎮項目還帶動了“開平不夜城”等周邊30多個項目。另外,徵拆補償資金給3000多戶居民帶來了創業的啓動資金,形成大衆創業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2024年1至11月,該旅遊區累計接待遊客約368萬人次,同比增長42.08%,實現旅遊收入22.54億元,同比增長51.36%。
2024年8月,廣東“百千萬工程”指揮部將江門開平市—臺山市納入全域打造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與環南崑山—羅浮山引領區共同成爲第一梯隊的兩個試點。2025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工作安排中指出,支持江門開平碉樓—赤坎古鎮打造世界級旅遊景區。這些項目的成功運行創造了可持續的經濟模式,文旅產業拉動消費、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引擎作用明顯。
南方財經:和城市相比,縣域旅遊投資吸引力如何?
胡騰鶴:城市主要滿足商務需求,而縣域旅遊則更適合“微度假”。遊客希望在距離城市1到2小時車程的地方進行短途休憩,享受與城市不同的氛圍與環境。即使配套設置沒那麼完善,但縣域的投資吸引力並不輸於城市,甚至在度假方面強於很多一線城市。以赤坎古鎮項目爲例,在城市化進程中,赤坎古鎮保留了20多萬平米的百年騎樓和碉樓,遊客來到這裡彷彿穿越回民國時期,看到了1924年的基督教堂,1916年的天主教堂和圖書館和祠堂等。此外,在南崑山的客家村落、連州地下河的瑤族文化以及梅州古驛道的歷史遺蹟,成功打造出一系列生機勃勃的旅遊項目,獨特的文化資源讓縣域文旅產業打出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需要看到的是,政府對農文旅項目的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也非常重要。江門開平政府秉承“開放創新”的心態允許CPE源峰控股,CPE也歡迎政府以優先股方式參與投資,並共同引進銀行及其他投資方。因此,赤坎項目既有股東的資本金和夾層貸款,又有農行牽頭的40億銀團貸款,還有政府的優先股和管理團隊的投資。實現了“股東+夾層+銀行+政府+管理團隊”5個渠道、8個資金提供方,形成多方利益共同體。
南方財經:當前廣東農文旅投資有何特點?
胡騰鶴:相較於傳統商業項目,農文旅項目通常具有比較長的運作週期。一般來說先要有3~5年的培育期,投入市場之後還需要2~3年的建設期,投入回報週期較長,需要更多的耐心資本。
目前,廣東在大型農文旅項目的投資和發展上已形成了良好的協同效應。既有一些大型的“月亮型”項目,周邊也存在一些“星星型”的項目。赤坎古鎮項目總投資超過60億元,是典型的“超級月亮”型項目,帶動了周邊開平不夜城、塘口文化基地等30多個相關項目的建設。這些項目的形成不僅提升了地區的旅遊吸引力,還有效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運營管理是農文旅項目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遊客體驗至上、文化傳承與創新、市場敏銳度與靈活性是良好運營管理的核心要素。不同於以往的觀光型旅遊,現在的投資重點更多轉向深度遊和長期居住,遊客希望在一個區域內充分體驗本地文化與生活方式。因此,當前項目的核心策略是發展“一站式旅遊服務”模式,將周邊地區的獨特資源和文化特徵成套展示出來。
南方財經:近幾年廣東農文旅投資走勢如何?您預測未來會如何變化?
胡騰鶴:廣東除珠三角沖積平原外,大都是山地丘陵。受地理條件限制,農業難以大規模橫向擴張。因此,更適合通過“農業+”模式,推動產業縱向升級。“農業+文旅”因轉型難度較低、市場適應性強,同時契合當前消費市場趨勢,已成爲廣東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
實際上,在全國範圍內,文旅投資在過去10年都是比較火熱的,廣東省近5年加快了這一領域的佈局。政府對文旅產業的支持力度顯著增強,2024年廣東召開了全省旅遊發展大會,研究部署廣東旅遊工作,並在2025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文旅投資“三個一百”計劃,即推進100項在建重大項目、100項重點招商項目,並由省級財政在五年內統籌投入100億元支持旅遊產業發展。
文旅產業作爲綜合性產業,涵蓋了文化、農業、康養、工業、賽事、演藝等多個領域,整體上,廣東縣域農文旅產業蘊含着相當的投資潛力。一方面,廣東常住人口基數龐大,即便在淡季,也能憑藉本地消費的補充,保持旅遊市場的活力。另一方面,區域內既有廣州、深圳等國際化大都市,又有消費水平相對較低的四五線旅遊城市,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綜合來看,廣東縣域完全具備成爲頂級的度假目的地的潛力。我認爲在未來幾年這一領域的投資仍將保持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