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保持血肉聯繫這個核心問題(人民觀點)
本報評論部
當前,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全黨開展,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編寫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成效和經驗》,並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將其列入學習範圍。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聚焦如何學習好運用好顯著成效和寶貴經驗,推動學習教育進一步走深走實,推動黨的作風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編 者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以優良作風把廣大人民羣衆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
爲民辦事、爲民造福,最重要的政績背後,是最直觀的作風。
外貿企業出口遇阻,怎麼辦?浙江湖州商務部門組織黨員幹部開展調研、舉辦對接會,手把手指導企業拓展國內市場;貴州畢節稅務部門組織專業團隊上門“輔導”,圍繞企業關心的出口退稅、跨境電商等問題釋疑解惑。
從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傳達會議,到走進直播間、來到羣衆身邊,從“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到“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高效辦成一件事”,治理之變背後是作風之變。“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更加密切,黨長期執政的基礎更加鞏固。”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成效和經驗》列出的一條重要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羣衆的關係問題。”不斷把黨的作風建設引向深入,就必須抓住這個核心問題,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以優良作風把廣大人民羣衆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
“花5600萬建造的網站打都打不開”“環保局門前爲何有條臭水河”……《問政山東》節目爲什麼火爆出圈?每期節目的第一個版塊,都聚焦上期節目曝光問題的整改情況,做沒做、改不改,羣衆一目瞭然;領導幹部當場答卷,包括羣衆代表在內的評審團現場打分。有市長感言,參加問政是一堂生動的工作作風建設課,讓人清楚地看到了工作的不足和短板。
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錨定人民羣衆滿意度這個價值座標,剎歪風邪氣、除頑瘴痼疾,發展環境優化了,羣衆獲得感增強了。
人民羣衆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範和糾正什麼。中央八項規定繼續改變中國,要求黨員幹部必須站穩人民立場,以“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的自覺,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堅決破除作風之弊、行爲之垢;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拿出更多改革創新舉措,把老百姓的事情一件一件辦好,不斷提升羣衆的舒適度、滿意度。
民生無小事。從廣場舞擾民,到停車位緊張,再到樓上樓下噪聲,左鄰右舍矛盾如何解?
安徽桐城,一條長約百米、寬約六尺的古巷,留下了歷史佳話,更在新時代生髮出基層治理的時代新篇。當地將歷史典故的文化內涵與新時代基層治理實踐相結合,形成“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相關經驗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既古爲今用,又上下結合,就能找準問題的關鍵,找到治理的新路。
一些黨員幹部感覺工作無從下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跑上面多、跑基層少、與羣衆遠”,深入羣衆方能耳聰目明、心中有數,一些行之有效的金點子,書本上讀不到、會場上聽不到、辦公室裡想不到,就蘊藏在人民羣衆的生動實踐中。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羣衆是真正的英雄。中央八項規定繼續改變中國,要求黨員幹部必須堅持羣衆觀點,尊重人民羣衆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相結合,從人民羣衆的創造性實踐中發現新情況、探索新經驗、總結新規律,依靠人民羣衆的智慧破解改革發展中的矛盾和難題。
撲下身子,才能坐到一塊、聊到一起。實踐中,有的年輕幹部不敢做羣衆工作,怕惹事上身、麻煩纏身;有的不會做羣衆工作,同羣衆說不上話、坐不到一條板凳上去。做好羣衆工作,靠能力更靠作風。把自己當作羣衆的一員,把羣衆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才能抽絲剝繭,把工作做通,把事情辦好。
學習推廣“四下基層”制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糾治損害羣衆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讓黨員幹部增強了羣衆感情、羣衆增強了獲得感。羣衆感言:“共產黨的好作風又回來了!”什麼是“共產黨的好作風”?就是“與人民羣衆坐在一條板凳上”“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
誰把羣衆放在心上,羣衆就會把誰記在心中。中央八項規定繼續改變中國,要求黨員幹部必須把羣衆工作這個“看家本領”學到手,深入做好組織羣衆、宣傳羣衆、教育羣衆、服務羣衆工作,以強大的人格力量,感召和帶領廣大人民羣衆爲完成黨的中心任務而奮鬥。
八項規定是面鏡子,照見優良作風,折射初心使命。密切聯繫羣衆、經常深入羣衆、緊緊依靠羣衆,我們就能贏得歷史主動,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