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診世壯運 宋文英化身外交大使
臺北市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宋文英是運動愛好者,深知運動員在高強度訓練下,承受的身體負荷與潛在傷害。(宋文英提供/王家瑜臺北傳真)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甫落幕,回顧賽事期間,除了選手在賽場上發光發熱,在臺北田徑場一隅,有一羣中醫師用傳統鍼灸醫學,寫下和國際選手之間的故事,回想這次義診經驗,臺北市中醫師公會副理事長宋文英笑說,比起對症下針,要用英文解釋中醫穴位典故和功效,纔是一大挑戰!
一位75歲外國選手即將參加鉛球項目比賽,但旅途勞頓令她雙眼乾澀不適,偶然看到臺北市中醫師公會義診站外掛着護眼穴位圖,在好奇心驅使下走進義診站。宋文英替她鍼灸眼部穴位後,很快地恢復明亮視力,隔天更在比賽中順利奪得金牌。
世壯運期間,臺北市中醫師公會輪番派出40多位醫師,進駐臺北田徑場義診。宋文英說,義診站空間不大,僅能容納2張牀和幾張椅子,但光是一個上午時段,就須派駐5到6位醫師,現場熱鬧又忙碌。
宋文英分享,許多外國選手都對中醫感到好奇,當針刺進皮膚時產生的痠軟感,總是讓他們感到又驚又喜。她替一位消化不良的選手紮了內關穴時,對方又驚又喜,一邊表情猙獰像吃到酸蘿蔔,一邊又把握難得的時刻拿起手機自拍,更頻頻詢問「爲什麼要扎這裡」?她也化身國民外交大使,盡力用英文解釋中醫穴位的典故和功效。
有別於西醫可能需要較大型儀器設備,宋文英說,中醫能使用的工具很多,除了透過基本的「望聞問切」瞭解身體狀況,也可以使用鍼灸做立即性的治療,效果蠻顯著的,在運動醫學領域也能幫上忙。
宋文英本身也是運動愛好者,她曾挑戰過三鐵,深知運動員在高強度訓練下,承受的身體負荷與潛在傷害。劇烈運動後氣血耗散,單靠按摩或冰熱敷未必能深層修復,而鍼灸能夠更深入肌纖維與筋膜,達到快速修復與深層放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