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前命所有嬪妃陪葬,卻又唯獨放過一人
你能想象“母憑女貴”的最 高段位是什麼嗎?公元1398年,朱元璋下了一道遺旨:所有嬪妃陪葬皇陵。整個後宮一片哀嚎,然而,3歲小公主的一句話,卻讓她的母妃逃過一劫。
這個3歲孩子,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寶慶公主。
寶慶公主出生時,朱元璋已經68歲,還生着病。老來得女的朱元璋,對這個延續自己生命的女兒格外疼愛,時不時的就要抱一抱小公主。
隨着時光的推移,朱元璋的病又加重了。
有一天,3歲的寶慶公主和母妃張美人,一起去看望朱元璋。
小寶慶邁着小短腿,噠噠噠跑到老父親的牀邊,“父皇,您怎麼了?”
“父皇生病了,你說父皇還能好嗎?”朱元璋問道。
一旁的張美人聽到問話,嚇得花容失色,生怕公主說錯話,引來殺身之禍。
“父皇能好的,寶慶平時生了病,睡一覺就好噠!”寶慶握着老父親的手,肯定地回答道。
聽到女兒的童言童語,雖然很清楚自己已經藥石罔顧,但朱元璋還是感到很欣慰。
緊接着,他又問道:“萬一父皇以後再也好不了了呢?”
寶慶答道:“怎麼會好不了?只要父皇聽太醫爺爺的話,喝苦苦的藥,就一定會好的!”
看到女兒急得小臉通紅,鐵石心腸的朱元璋也不禁內心一軟。他知道給他請安的人雖多,但個個都盼着他早死,好早點站隊服侍新皇,也只有眼前的3歲娃娃,是真心實意關心他的健康。
寶慶很快就要失去父皇,如果讓張美人陪葬,女兒就會成爲沒爹沒孃的孩子,想到這裡,朱元璋的心裡一陣心疼。
於是他大筆一揮,把陪葬名單上張美人的名字劃掉,還留下遺旨:因寶慶公主年幼,特留其母張美人照顧。而張美人也“母憑女貴”,成了後宮唯 一不用陪葬的嬪妃。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孫朱允炆繼位。
朱允炆比小姑寶慶公主大18歲,年齡都可以當她爹了,對公主也是寵愛有加,每當心情不快時,都會逗一逗小寶慶。
有一次,寶慶公主看到朱允炆愁眉苦臉的樣子,噠噠噠跑過去,還用小胖手揉了揉皇帝的眉心,像個小大人一般道:“哎,我說大侄子,你咋又皺着個眉毛咧?笑笑嘛,不然就成小老頭了!”
朱允炆不禁“噗嗤”笑出了聲,寶慶真是他的開心果,總能逗得他開懷大笑。
只是,朱允炆沒當幾年皇帝,就被朱棣取而代之。
不過,朱棣雖然總是一副不怒自威的樣子,看起來很霸道,對於寶慶這個比他足足小了35歲的幼妹,卻是當作孫女一般疼愛有加,還讓自己的妻子徐皇后照顧寶慶公主。
徐皇后細心教導公主讀書寫字,還教她女紅。寶慶公主很感激,對徐皇后就像長輩一樣孝順,就連徐皇后生病時,都是寶慶公主端茶遞水、服侍湯藥。
轉眼間,寶慶公主已經成年,到了出嫁的年齡。
爲了給皇妹選個好夫婿,朱棣可算是煞費苦心,挑來挑去挑花了眼,直到公主19歲那年。
那天,朱棣從金川門過,無意間看到一個守門的小將樣子十分俊雅,是他生平僅見,便召來詢問。
原來此人是烈士之後,因父親戰死沙場,才繼承了先父的職位,當了一個守門小將。
這便是後來的駙馬趙輝。(《明史》記載:永樂十一年,輝以千戶守金川門,年二十餘,狀貌偉麗,遂選以尚主。)
寶慶公主風光大嫁,朱棣給小妹陪嫁的嫁妝遠遠高出其他公主。不僅如此,朱棣還讓皇太子送小姑姑出嫁,就連朱棣自己的女兒嫁人都沒這麼高的規格,可見寶慶公主有多受寵!
然而,寶慶公主的命運在嫁人那天開始,就悄悄地轉了個彎。
婚後,駙馬趙輝一開始對公主很好。可時間久了,趙輝對公主沒了新鮮勁,就暴露了本性。
原來,趙輝這人是個十足的渣男,風 流成性。只是礙於公主的面子,纔沒有把外面的女人帶回府。
一開始公主並不知情,時間久了也有所察覺,可明朝公主不能改嫁,寶慶公主就算知道了駙馬的不忠,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尤其是,寶慶公主發現,駙馬趙輝竟然還有一個變 態又噁心的怪癖,“喜食女人陰津月水”,之後公主更加鬱結在心。
公元1433年,寶慶公主鬱鬱而終,時年39歲。
寶慶公主去世後,皇帝朱瞻基爲她主持了葬禮,場面十分隆重。
而公主去世後,趙輝納了100多個妾,卻一直活到90歲才壽終正寢,也算傳奇。
2008年,南京出土了一座明代古墓,墓誌蓋內壁上寫着:寶慶大長公主壙志。這正是寶慶公主之墓。而墓中出土的文物,也無聲書寫着寶慶公主倍受寵愛的一生。
縱觀寶慶公主的一生,雖然後半生,遇人不淑嫁渣男,但公主的前半生可以說是,活成了大明王朝皇 室的“團寵”,享盡明朝5位皇帝的寵愛,妥妥的人生贏家。
我想,這應該跟公主的人格魅力有關。寶慶公主,天真善良、至純至孝,像小太陽一樣溫暖着身邊的人,也讓5位皇帝感受到了少有的溫情。
愛都是相互的。公主以自身爲管道,傳遞愛和溫暖,後來,愛又從四面八方回到了她的身上。
正所謂,“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寶慶公主的一生,就是很好的證明。
願我們都能,心中有愛、眼底有光,目之所及,皆是美好~
大家怎樣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