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鹽池:“四業聯動”拓寬增收渠道
如何讓羣衆端穩就業“飯碗”,鼓起增收“錢袋子”。寧夏鹽池縣高沙窩鎮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今年以來,該鎮將穩崗就業作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核心抓手,創新推出“兩圖作戰”精準服務模式和“四業聯動”增收機制,通過打造“沙窩窩”勞務品牌,有效拓寬就業渠道,顯著提升羣衆收入。
高沙窩鎮位於鹽池縣西北部,轄9村1社區。爲打好穩崗就業這場硬仗,鎮黨委、鎮政府探索建立了貫穿全年的“三回訪”勞務保障機制(年初訪需求、年中訪滿意度、年底訪收入保障),把牢就業基本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鹽池縣高沙窩鎮凝聚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等力量,逐戶逐人摸排勞動力狀況,建立並動態更新就業臺賬。數據顯示,全鎮7597名勞動力中,已就業5890人,較去年增長410人,增長率達7%。其中,穩定就業和靈活就業人數均實現穩步增長(穩定就業增長3.8%,靈活就業增長13.6%),羣衆轉移性收入達8481.6萬元,同比增長20%。分佈圖清晰顯示了就業流向(縣內、縣外區內、區外)和就業形態變化。對於未就業的1707人(主要爲在校學生、需照顧家庭者及陪讀媽媽等),鎮裡常態化摸排企業用工需求和羣衆就業意向,實施點對點對接。爲重點羣體建立“一人一策”檔案,提供“131”精準服務(1次政策宣傳、3次崗位推薦、1次技能培訓)。舉辦企業家座談會,圍繞光伏清洗、物流運輸、門衛後勤等開展有組織、定向化的技能培訓、勞務服務,累計培訓1000人次。組織開展“陪讀媽媽”訪企拓崗活動,帶動20餘人就地就近就業,實現未就業向就業轉變。建立失業人員再就業跟蹤服務機制,定期對實現再就業的人員進行回訪,瞭解其工作情況等方面的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對特別針對年齡偏大、需靈活就業的人羣,緊密圍繞市場需求,強化無人機操作、廚師等緊俏技能培訓,累計培訓59人次,推動勞動力向技能型轉變。
同時,依託高沙窩工業園區、光伏園區就近就地轉移勞動的資源優勢,創新“企業下單、政府派單、羣衆接單”的勞務輸出機制,已向園區西區、集中區及光伏企業分別輸出勞動力154人、157人和179人。特別是與中民新能、融鹽資源等企業簽訂“新能源光伏運維服務”協議,直接帶動就業200餘人。依託本地優勢農業資源,打造“紅白黑”三色產業帶動就業:“紅色”西紅柿產業。以高沙窩村爲核心,發展千萬級西紅柿產業,帶動就業158人。“白色”灘羊產業。發揮“鹽池灘羊”品牌優勢,穩定飼養量28萬隻以上,成爲就業支柱,帶動1227人增收。“黑色”生豬產業。深化“企業+集體+羣衆”聯營模式,生豬飼養量達6萬頭,帶動就業100人。
此外,借力重點小城鎮建設和“兩化一振興”(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鄉村全面振興)契機,持續提升服務業輻射帶動能力。培育住宿、餐飲、零售等各類服務市場主體162家,直接帶動525人就業,人均增收約3.6萬元。並且,高沙窩鎮大力培育創業主體,現有致富帶頭人134名,創辦家庭農牧場74個,實現產值約3430萬元,戶均增收3.47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600萬元(52筆),成功創業帶動就業126人。積極對接高沙窩籍在外企業15家,實施“點對點”就業幫扶,促進576名羣衆實現長期穩定就業,年人均收入達7萬元。
據瞭解,寧夏鹽池縣高沙窩鎮通過“兩圖”精準畫像、“四業”協同發力,不僅有效破解了就業信息不對稱難題,更深度激活了本地產業潛力,打響了“沙窩窩”勞務品牌,走出了一條以精準服務和產業融合推動穩崗就業、助力羣衆持續增收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來源:鹽池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