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沙湖 “出湖入海”戰略將“冷資源”變“熱經濟”
2月23日,寧夏沙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赴海南南山景區的“以培代訓”骨幹團隊載譽而歸。這支由41多人組成的隊伍,不僅帶回了海南5A級景區的先進管理經驗,更以“農墾精神”在南海之濱書寫了寧夏文旅人的滿分答卷。
這場跨越3000公里的實戰訓練,正是沙湖旅遊“出湖入海”戰略的縮影——通過打破地域邊界、重構資源價值,爲傳統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全新解題思路。
面對經濟環境與產業轉型的多重壓力,沙湖景區曾陷入“資源依賴症”的困局。2024年,公司以“出湖入海”戰略破題,將視野從內陸湖泊投向更廣闊的海洋經濟帶。2025年寧夏沙湖派出團隊在海南南山景區深度參與國內一流景區運營,從安全管理到服務細節全面對標,不僅節約成本30萬元,更孵化出首批具備“多地區運營能力”的複合型文旅人才。公司負責人指出:“這場培訓不是簡單‘取經’,而是通過實戰重構團隊認知——旅遊服務的本質,就是打破地域限制進行價值創造。”
冬季的寧夏旅遊市場一度面臨“半年閒”的窘境,而沙湖旅遊選擇以“反季遷徙”破局。2024年底,公司派出一隊以10名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攜水上超跑、摩托艇等設備南下海南文昌高隆灣景區,將塞北的“冷資源”轉化爲南海的“熱經濟”。這場歷時兩個月的合作,不僅創收19萬元,更揭示了區域協同的深層邏輯:通過時空錯配與資源互補,傳統設施的閒置成本被轉化爲跨區域價值鏈的增值環節。業內專家評價:“這是中國文旅產業少見的‘候鳥式運營’創新,爲北方景區破解季節瓶頸提供了範本。”
“出湖入海”戰略的深層意義,在於推動旅遊產業從單一景點競爭轉向生態體系共建。在寧夏本土,寧夏沙湖與閱海公園、銀川花博園、賀蘭山森林公園等景區簽署戰略協議,2024年“十一”期間創收百萬。與寧夏農墾農旅產業園打造的冰雪綜合體,引進“東來順”餐飲品牌作爲支撐,將雪地運動與火鍋、圍爐煮茶等文化IP結合,實現59萬元營收。
2025年,沙湖旅遊將高起點修編“大沙湖”旅遊發展規劃,主動融入“大銀川”城市經濟圈,拓展“銀石同城”發展空間,按照“點軸聯動、軸線開發、區域協同、縱向發展”的思路,強化沙湖景區支點作用,拉開產業發展整體框架,探索“典農河”水陸空立體旅遊帶,佈局低空飛行、智慧文旅等新業態。公司戰略規劃部表示:“我們正在構建‘出湖入海模式’的可複製輸出體系,目標是成爲全國文旅跨區域高質量產業升級的‘方案供應商’。”
在寧夏農墾成立75週年之際,沙湖旅遊公司將更加積極主動融入自治區“六優”產業規劃和農墾“1484”戰略佈局。這場以“出湖入海”命名的改革,已超越單純的地理空間拓展。它既是傳統旅遊企業突破增長天花板的破局之戰,更是內陸地區在雙循環格局下重新定義自身價值的深刻覺醒——當塞上江南的湖水匯入南海波濤,激盪出的不僅是經濟效益的浪花,更是一個區域經濟體的無限可能。(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