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整治最後拼圖動土! 黃偉哲盼重現昔日煙雨水岸打造森林新亮點
▲臺南市竹溪水質淨化場第二期工程30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市長黃偉哲主持祝禱儀式,期盼竹溪重現水岸風華。(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臺南市竹溪水質淨化場第二期工程,30日下午舉行開工動土典禮,象徵竹溪整治計劃邁向最後一塊拼圖完成,透過本期工程,將可全面截流竹溪流域每日約4萬7000噸污水,徹底改善水質環境,市長黃偉哲期許工程順利如期完工,讓竹溪重現潔淨水岸的風華,成爲市民休憩、親水的美麗地景。
黃偉哲表示,竹溪水質改善第二期工程是市民期盼多年的重要建設,感謝環境部覈定補助經費,總經費達4億6000萬元,其中環境部補助佔63%(約2億8980萬元),地方配合款則佔37%(約1億7020萬元)。工程預計工期500多天,完工後可讓竹溪水質顯著提升,也爲周邊居民增添一處休閒好去處。
黃偉哲強調,這項工程展現市府對改善城市水環境的決心,希望竹溪成爲潔淨、美麗、充滿生命力的河川,同時呼籲市民共同守護竹溪,實現「築夢之溪、風華再現」的願景,讓竹溪成爲屬於臺南的都市森林水岸。
水利局指出,本期工程採「近自然接觸曝氣工法」,將淨化後的清水回補竹溪上游,有效改善水質與周邊景觀,同時串聯既有步道系統,打造兼具水質淨化與休閒遊憩功能的多元空間,讓竹溪水質淨化場成爲市民生活中重要的生態基地。
竹溪水系流經南區竹溪裡、新生裡及大林裡,過去因都市化及生活污水排放,一度成爲惡臭排水溝。市府自99年起推動整治計劃,於109年完工的第一期工程每日可截流上游4萬7000噸污水,其中2萬2000噸經處理後迴流竹溪上游,明顯改善上游水質。然而,仍有每日約2萬5000噸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下游,因此第二期工程將設置每日處理量2萬5000噸的水質淨化設施,徹底完善整治系統,進一步提升整體環境品質。
竹溪整治不只是環境工程,更是城市再造的一部分。市府期望藉此計劃讓竹溪蛻變爲綠意盎然的都市森林,重現昔日「煙雨竹溪」的詩意景緻,成爲臺南人引以爲傲的親水地標。
今日動土典禮現場貴賓雲集,包括環境部政務次長葉俊宏、立委林俊憲、陳亭妃、市議員許至椿、林依婷、周麗津、李啓維、林美燕,以及立委謝龍介與多位議員服務處代表等,皆出席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