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ETF下跌、主力資金撤離,這些熱門賽道就此熄火?
近來,A股和港股的科技板塊均出現調整,爲此前持續衝高的板塊行情潑了一盆冷水“降溫”。數據顯示,截至3月3日,科創50、恆生科技指數近三個交易日分別下跌5.72%、7.02%。同時,主力資金連續5日從計算機、電子、通信等板塊淨流出。
隨着賽道的調整,不少相關主題產品也在“失血”。據第一財經統計,在近三個交易日中,帶有人工智能、通信、機器人、雲計算等核心關鍵詞的ETF產品跌幅明顯,包攬了股票型ETF區間跌幅榜的前30位。這些熱門的主題賽道,難道就此“熄火”了嗎?
“經過前期大幅上漲,AI+、人形機器人等科技主題交易較爲擁擠,資金借利空順勢兌現致使TMT、機械等相關行業大幅下跌。”招商基金投研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市場即將步入國內政策執行與效果,以及海外中美新一輪博弈的雙重驗證期,市場或面臨階段性的逆風與回擺。
在金鷹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剛看來,對於市場的回調,投資者不必太過恐慌,市場通過快速回調來消化一部分前期積累的高估值,反而會讓未來的走勢更加健康。經過此輪調整之後,行情或仍有望延續,當然大概率會出現切換。
科技板塊回調加大
3月首個交易日,被視爲“財富密碼”的科技板塊出現回撤,尤其是算力、人形機器人方向。數據顯示,AI算力指數、宇樹機器人指數單日分別下跌1.78%、1.34%,優刻得-W、科泰電源、天璣科技等股跌超10%。
至此,科技板塊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回調。截至3月3日,科創50指數近三個交易日累計下跌5.72%。港股市場也同樣如此,恆生科技指數同期下跌7.02%,部分港股科技龍頭如中芯國際、比亞迪電子等整體走低。
受此影響,相關賽道的產品自然也“損失”頗多。Wind數據顯示,2月27日至3月3日,回撤居前的30只股票型ETF均被人工智能、通信、機器人、雲計算等主題產品包攬,區間下跌均超過8%。
跌幅最多的是華寶創業板人工智能ETF,三個交易日的回撤已經達到10.18%。嘉實中證機器人ETF、國泰中證全指通信設備ETF、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等8只產品區間下跌超過9%。
記者注意到,作爲此前另一大熱門的傳媒賽道,已經先一步陷入調整之中。數據顯示,2月17日至3月3日,申萬傳媒指數區間跌幅達到9.17%,區間最大回撤達到12.03%。在這期間,有21只相關個股下跌超過15%。
其中,跌幅最多的是紫天科技,其近來因公司高管涉嫌阻礙執法、拒不配合監管調查、財務會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而收到監管處罰等負面事件引起市場關注,2月28日還公告或無法限期完成監管部門責令整改事項,存在終止上市風險。截至3月3日,該公司股價最近13個交易日累計下跌超過41%。
除了該公司外,光線傳媒區間跌幅“首當其衝”,此前其因《哪吒之魔童鬧海》而實現股價的節節攀升,2月17日一度刷新歷史高點,達到41.68元,但隨後便一路震盪下行。截至3月3日,光線傳媒股價2月17日以來累計回落29.6%,區間最大回撤達到43.62%。
若在這一區間裡,包攬跌幅榜前列的則是影視、遊戲等主題ETF。如銀華中證影視主題ETF、國泰中證影視主題ETF同期下跌13.4%、12.94%。華泰柏瑞中證動漫遊戲ETF、鵬華中證傳媒ETF等6只產品的區間跌幅則超過9%。
從近5日的資金流向來看,截至3月3日,計算機、電子、通信、機械設備和傳媒是前五大主力資金淨流出板塊,分別淨流出187億元至652.59億元不等。其中,前三大板塊連續5日淨流出,而傳媒板塊已經連續15日淨流出,合計淨流出資金在577億元以上。
不過,高位股也並非全面回調,內部也有着明顯的分化。例如同屬於AI算力指數概念股的恆爲科技,近5個交易日上漲41.78%。3月3日,該股單日上漲10%,換手率達到43.29%,龍虎榜淨買入4219.57萬元。
回調不改行情趨勢
前期如火如荼的科技行情出現明顯回撤,自然也給追高的投資者當頭一棒,也讓參與其中的投資者心有疑慮,甚至開始猜測:如此火爆的科技行情就這樣“熄火”了嗎?此番回調究竟是何原因?
“科技板塊此前的上漲主要是依靠風偏改善帶來的估值推升,在主要依靠市場情緒的推動下,指數的大幅度上漲本身就存在回調動機。”楊剛對第一財經表示,海外AI龍頭公司財報公佈,下季度的業績指引沒有達到市場的樂觀程度,也是科技板塊近來的調整力度不斷加大的原因之一。
“此前幾個交易日,DeepSeek帶動的板塊已經開始有高低切的跡象,只不過是在科技內部高低切換,比如從雲切換到存儲,從AIDC切換到半導體、智駕等,側面也反映市場中除了科技以外,沒有哪些板塊有足夠強的邏輯承接資金。”楊剛說。
“需要注意的是,即將進入3月份,會有越來越多的財報披露,市場的風格可能會轉向業績線。”楊剛分析稱,近期在宏觀層面,民營經濟座談會強調“硬科技”,產業層面催化層出不窮,科技板塊或仍有交易空間。
金鷹基金權益研究部基金經理樑梓穎對第一財經表示,短期來看,短期產業利空不改DeepSeek敘事,時間維度上春節後躁動期或未結束,但部分科技細分領域估值位置仍然偏高,關注科技領域內部高低切換,以及近期政策密集發酵但估值仍處低位的順週期類行業補漲行情等。
中期而言,樑梓穎認爲,科技成長風格或從主題驅動轉爲基本面驅動、進入趨勢性佔優的可能性:業績增速差是決定風格相對趨勢的核心因素,DeepSeek橫空出世會給後續的AI產業帶來較強的支撐。未來產業鏈上越來越多的公司將從主題炒作,逐步進入真正“出業績”的階段。
“在市場高位震盪、小幅波動,DS、機器人等催化下的成長科技板塊已經累積了高位漲幅的背景下,後續可能將較此前出現顯著的結構性變化,預計將從AI相關的明確主線走向整體以輪動爲主。”永贏基金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說,中期來看,科技板塊仍將是市場超額收益核心來源,但需關注細分領域輪動。
對於港股層面,恆生前海港股通精選混合基金經理邢程告訴第一財經,港股2月以來上行速度過快導致大盤短期超買,若使用股權風險溢價估算,該指標顯示3月3日下跌前港股估值和情緒所處的位置已接近2024年10月高點,因此從短期技術面來看也有獲利回吐和調整需要。
邢程認爲,對於DeepSeek引發的一系列中國資產重估敘事,其持續性取決於市場能否看到國內AI和科技產業不斷進展和突破的證據,以驗證遠期中美科技和生產力博弈齊頭並進的預期,這或許是支持中國資產重估敘事的重要基礎假設。
另一方面,“2025年初以來指數級別的全面反彈,主要由股權風險溢價的收斂貢獻,而其持續性無法只建立在較高的預期之上。”邢程認爲,後續市場仍要回歸企業盈利的修復,企業盈利全面改善的抓手還是財政政策的有效發力和信用週期的逆轉向上。
前述永贏基金人士也認爲,本輪港股科技板塊主要受益於估值重塑背景下的南向買入與外資回補,但數據顯示外資長線資金尚未大舉買入,因此後續港股互聯網板塊仍具備修復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