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智慧站牌資訊表比手掌還小 長輩看公車時刻得拿放大鏡
市議員楊玲宜接獲陳情,指「湳中街口站」公車站牌資訊卻小如逗點,連標明公車時刻表的紙條都比手掌還小,讓長輩得拿放大鏡纔看得到。(王惠慧攝)
新竹市全面建置智慧型公車站牌,但市議員楊玲宜接獲陳情,位在武陵路「湳中街口站」的27路公車亭,周邊人口密集度高,但公車站牌資訊卻小如逗點,標明公車的時刻表紙條比手掌還小;對此,市府表示,公車路線資訊不足部分,將盡速更新。
市議員楊玲宜接獲民衆陳情,指位在武陵路「湳中街口站」的27路公車亭,接近竹市大型眷改社區空軍一村,且有數千名居民、人口密集度高,尤以長輩居多,但公車站牌資訊卻小如逗點,連標明公車時刻表的紙條都比手掌還小,讓長輩得拿放大鏡纔看得到。
楊玲宜說,空軍一村是高齡長輩 、學生 、通勤族每天必須使用的公車站,卻要通勤族瞇着眼、貼着玻璃找資訊。根據審計室報告,交通處設置84處智慧型公車站牌,僅佔全市站牌8.2%,且有近5成不在轄內醫療院所、學校及觀光景點,如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等處距離最近的智慧型站牌逾1000公尺遠。
市議員楊玲宜接獲陳情,指「湳中街口站」公車站牌資訊卻小如逗點,連標明公車時刻表的紙條都比手掌還小,讓長輩得拿放大鏡纔看得到。(王惠慧攝)
楊玲宜也說,市府聲稱要打造「智慧城市」,但從公車亭就能看出,高虹安市府團隊敷衍的態度,對民衆需求無視,對公共服務輕忽,民衆要的不多,「清楚醒目、即時」的智慧型公車站牌只是基本的需求,如今連公車資訊都讓使用者感到不便,如此無能的市府團隊,市民還要忍耐到何時?
對此,市府表示,去年11月在東門市場站啓用首座智慧公車站牌,已投入1500萬元進行公車站牌優化,並鎖定光復路的站牌及路線做爲優先優化路線,後續會擴展到全市797處公車站點。
市府表示,智慧站牌建置以公車班次密集、人潮聚集地點和醫院與學校周邊站點及藍1區、182路和先導公車路線作爲示範路段,後續會由東區、北區到香山區逐步擴建。湳中街站公車路線資訊不足部分,將盡速更新。